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使长安成为各种文化展示的舞台,呈现出一派“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这是某同学学习的过程:
观察图17,获取相关信息:“长安城布局左右对称,呈棋盘形状”;形成认识: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高超技术。
(1)请阅读上述材料、依照学习范例,写出你获得的信息和认识。
信息一:____请勿在此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______请勿在此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请勿在此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______请勿在此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得益于运河和蒸汽机驱动的棉纺厂。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1802年发展到52家,到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曾将60年代开工兴建的第一条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工业城市的原因。
材料三 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3)依据图①,指出与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图②带给当时经济领域的变化。
(4)依据图③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浦东发展的国内外因素。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使长安成为各种文化展示的舞台,呈现出一派“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这是某同学学习的过程:
观察图17,获取相关信息:“长安城布局左右对称,呈棋盘形状”;形成认识: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高超技术。
(1)请阅读上述材料、依照学习范例,写出你获得的信息和认识。
信息一:____请勿在此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______请勿在此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请勿在此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______请勿在此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得益于运河和蒸汽机驱动的棉纺厂。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1802年发展到52家,到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曾将60年代开工兴建的第一条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工业城市的原因。
材料三 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3)依据图①,指出与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图②带给当时经济领域的变化。
(4)依据图③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浦东发展的国内外因素。
2.单选题- (共3题)
2.
法制化、民主化始终是人类实现政治文明的不懈追求。回答第18、19题。
【小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④具有防止专制的进步意义
【小题2】20世纪9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小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④具有防止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确立人大、政协两会制度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D.推行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3.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回答下列各小题。

【小题1】上图所示的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发表的文章,书中论述的主要思想是
【小题2】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证据是
①正义者同盟建立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苏俄新经济政策 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小题1】上图所示的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发表的文章,书中论述的主要思想是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C.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①正义者同盟建立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苏俄新经济政策 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②③ |
4.
中外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回答第13、14题。
【小题1】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孟儒学在政治学说上的区别是
【小题2】“国家的正义就是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治国者靠智慧把国家治理好,卫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从而使国家处于安全稳定之中”,体现这一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小题1】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孟儒学在政治学说上的区别是
A.宣扬仁政 | B.为统治者服务 |
C.神化君主统治 | D.反对苛政刑杀 |
A.《理想国》 | B.《政治学》 |
C.《神学政治论》 | D.《政府论》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