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20周周测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3576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3/1

1.简答题(共1题)

1.
(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认为应该拥护西方文化,甚至全盘西化,正因为如此,要“打倒孔家店”,甚至主张废除汉字等等。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为何如此?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加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势的复杂性决定的。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使传统文化受创,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再兴儒学成为时代需要。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新加坡在80年代将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与儒学相结合,发展新儒学,这给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不少启示。1995年,《中华儒学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儒学与企业管理》《儒学与现代公关》《儒学与生态环境》等。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介入新儒学的建设中。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新儒学兴起的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你对当代振兴儒学的建议。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4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历史决议中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99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2年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审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
——摘编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等
材料二三部党史著作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提到“陈独秀”的次数及其评价数据统计
著作名总次数肯定否定中性出版信息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陈独秀评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单选题(共7题)

4.
(题文)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
A.国王凭手中的权力转嫁责任
B.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C.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5.
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
B.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C.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
D.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
6.
抗战后期,蒋介石对美国援华政策本质的怀疑日益加深,为此,他于1942年10月阐述对外方针:“我们对于世界,对于亚洲,就只有尽我义务,承担责任,毫不存在有任何权利自私的观念”,美国对此举大为赞誉。材料暗示(    )
A.美国援华带有控制亚洲之意B.抗战后期中美之间矛盾尖锐
C.国际社会认可中国大国地位D.中国积极履行反法西斯义务
7.
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材料反映出
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
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8.
(题文)1977—1979年间,中国领导人以及各类代表团的出访活动呈现出迅速增长势头,该出访潮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主要是
A.服务于资金技术引进的需要
B.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开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
9.
南宋初年士大夫袁采在《世范》中说:“世事多更变,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常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法禁虽严,多是幸免,唯天网不漏。谙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报酬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强大冲击
B.不抑兼并政策的实施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10.
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
A.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
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
C.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