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35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并赋予他们以在政府中较之在任何其他组织形式下一般具有的更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所能组织的这种好品质越多,组织形式越好,政府也就越好
——摘自(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美国代议制相关知识,列举美国实践该观点的主要做法。
材料二

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严肃又不失活泼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引起国民强烈反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有权不可任性”的重要举措。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90年。
材料一:应运而生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材料二:继承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爆发l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
材料三走什么路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

2.单选题(共24题)

3.
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充分发展,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那时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4.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A.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
C.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5.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
A.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B.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C.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D.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
6.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后者的制度设计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利益
C.兼顾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D.调和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
7.
下图反映了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以下对这一行动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D.为革命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8.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来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9.
1943年1月,美英两国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同年ll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共同参加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
下图是分别所示关乎中国命运的四场战役,其先后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
11.
1940年10月12日,“昭和天皇说,支那的强硬出乎意料,对事变的预测完全是错误的,特别是连专长的陆军竟也观察有误”。下列迫使日本认识到中国“强硬出乎意料”的军事行动发生的先后顺序
①太原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徐州会战
④枣宜会战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2.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抗战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3.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 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 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 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14.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这段文字最早应出自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5.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
16.
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一现象说明了
A.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
B.“文革”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外交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主义
17.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8.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表示,“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已经主宰了世界的发展B.美国希望与中国共同合作,主宰世界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政策
19.
勃兰特任总理期间,由于推行“新东方政策”与苏联签订《放弃使用武力条约》、与民主德国签订《关系基础条约》等,被认为“缓和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因而获得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勃兰特这些行为的真正意图是
A.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统一B.调和战后两大阵营军事对抗的局面
C.谋求独立外交,提高国际地位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20.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D.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21.
王国范《试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初期欧洲的影响》中提到“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要求下,1947年7月,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后改为常设机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西欧国家为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成立的一系列经济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冲破了原来民族国家的界限,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 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
B. 直接推动了法国和德国的政治和解
C. 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D. 强化了美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权
22.
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欧洲一个“同盟”走向解体,另一个“同盟”一体化进程迈入新阶段。文中先后提到的两个“同盟”分别是。
A.华沙条约组织欧洲共同体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西欧经济共同体
C.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
《杜鲁门回忆录》:“(1947年)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美苏战时同盟破裂
B.冷战政策就此开始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24.
【加试题】有人曾经写了如下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下列关于此“大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赴俄谈判,签订《改订条约》
②出征新疆,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
③在他的军事支持下,中俄关于归还伊犁的谈判得以成功
④在他的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5.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观因素,达到完全客观的境地。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这种对历史客观性的信心?()
①“历史是一门科学,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
②“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
③“我们只要把材料准备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6.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的前言中说:“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下列说法中与钱穆先生这段话观点最接近的是()
A.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人B.历史与现实是相互影响的
C.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D.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

3.选择题(共1题)

27.

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则变量y可表示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