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美国在1947年间选择了退出东亚大陆,转向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战略;苏联选择在东亚地区(包括南亚)推进革命运动。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苏联急剧扩大对外援助和军事干涉,使很多东亚国家因感受到苏联威胁而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当时东亚主要国家都把防止苏联扩张视为战略优先,它们之间作出各种妥协,搁置诸多争议,建立起反苏联合战线,获得了安心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所以,冷战就是通过这样的战略共识和战术妥协构建了东亚地区繁荣所必不可少的合作条件,从而成就了当今的东亚繁荣。
——以上材料均据《岭战与战后东亚国际秩序:影响及后果》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美苏对东亚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2)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一 美国在1947年间选择了退出东亚大陆,转向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战略;苏联选择在东亚地区(包括南亚)推进革命运动。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苏联急剧扩大对外援助和军事干涉,使很多东亚国家因感受到苏联威胁而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当时东亚主要国家都把防止苏联扩张视为战略优先,它们之间作出各种妥协,搁置诸多争议,建立起反苏联合战线,获得了安心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所以,冷战就是通过这样的战略共识和战术妥协构建了东亚地区繁荣所必不可少的合作条件,从而成就了当今的东亚繁荣。
——以上材料均据《岭战与战后东亚国际秩序:影响及后果》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美苏对东亚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2)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北宋时期陕西蓝田吕大均制定的《吕氏乡约》,由士绅起草法则,其宗旨意在使邻里乡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明成祖时,“表章家礼及《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时任巡抚、右金都御史的王阳明在1518年颁布了《南赣乡约》,影响最大。清朝时,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送,“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非特殊情况,不许士绅介入里甲、乡地、保甲等各类乡役组织,违者严惩。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略取宋明乡约宗法制度,兼仿西洋地方自治之义,建议以乡族为政治基础,达到管教养卫的目的。冯桂芬的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后来改革变法论者的自治主张。
——摘编自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冯桂芬乡约制度思想。
材料 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北宋时期陕西蓝田吕大均制定的《吕氏乡约》,由士绅起草法则,其宗旨意在使邻里乡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明成祖时,“表章家礼及《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时任巡抚、右金都御史的王阳明在1518年颁布了《南赣乡约》,影响最大。清朝时,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送,“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非特殊情况,不许士绅介入里甲、乡地、保甲等各类乡役组织,违者严惩。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略取宋明乡约宗法制度,兼仿西洋地方自治之义,建议以乡族为政治基础,达到管教养卫的目的。冯桂芬的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后来改革变法论者的自治主张。
——摘编自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冯桂芬乡约制度思想。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政道的求学与成长经历比较特殊。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凭借他顽强的毅力,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超越同龄人的付出和收获。……1946年春,蒋介石政府欲派青年才俊赴美学习原子弹技术。在吴大猷和叶企孙先生的推荐下,仅为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赴美后,才得知美国人根本不让中国人接触原子弹技术。没办法,随行的青年学子只能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李政道因没有大学毕业文凭,难以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但在他自己已努力下,最后竟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破例录取,还成为物理学大师费米的研究生。1956年他与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扬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在1974年会见毛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建议都得以采纳。
——摘编自季承《李政道传》等
(1) 根据材料,概括李政道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政道的历史贡献。
材料 李政道的求学与成长经历比较特殊。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凭借他顽强的毅力,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超越同龄人的付出和收获。……1946年春,蒋介石政府欲派青年才俊赴美学习原子弹技术。在吴大猷和叶企孙先生的推荐下,仅为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赴美后,才得知美国人根本不让中国人接触原子弹技术。没办法,随行的青年学子只能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李政道因没有大学毕业文凭,难以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但在他自己已努力下,最后竟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破例录取,还成为物理学大师费米的研究生。1956年他与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扬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在1974年会见毛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建议都得以采纳。
——摘编自季承《李政道传》等
(1) 根据材料,概括李政道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政道的历史贡献。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崛起,不断追求民族兴旺、国家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任何民族的美好期望,是每个国家长期奋斗的宏远目标,是世界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最终战略选择。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囿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战略文化选择的差异。据此得出当今中国国家崛起战略选择的认识。
崛起,不断追求民族兴旺、国家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任何民族的美好期望,是每个国家长期奋斗的宏远目标,是世界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最终战略选择。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囿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时期的战略文化》
材料二美国推行霸权的力量源泉是美国民族的特质和美国传统的历史。美国的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哲学传统,没有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也没有相应的严肃感,但有着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通过战争等手段把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经历,从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负,同时也富于进攻性和强制性。……在美国有一句格言:“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美国人的世界观继承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統,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二元对立倾向,看待事务上“非黑即白”。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在美国极度盛行。……同时,由于美国自身的“民族优越感”和“天赐使命感”,其片面的认为世界上的“民主国家”之间是不可能产生战争的,民主国家只会与非民主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美国简单的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民主和非民主两类,并且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能力将非民主国家改造成为民主国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推翻其政权。……美国人深受杜威学说影响,大多带有实力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但从当代美国军事战略本质来看,其战略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实力主义。美国在其战略文化影响下的战略推进过程,也是其在实力主义影响下推动其霸权的过程。——摘编自李啸《浅析中美战略文化之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盛世时期战略文化的特征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战略文化选择的差异。据此得出当今中国国家崛起战略选择的认识。
2.单选题- (共7题)
5.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下表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反映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 B.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 |
C.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 | D.教育说服少数民族群众和地方群众 |
6.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童工盛行,一些父母“很少从保护子女与子女福利的角度要求控制劳动时间,却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该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时的英国
A.倾向于立法保护童工 |
B.劳动力严重短缺 |
C.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
D.价值体系的絮乱 |
7.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创汇和消费水平,均居全国首位,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 B.特殊地理区位优势 |
C.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8.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 行政命令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此前泰国、韩国和加拿大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这反映的是
A.区域化合作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 B.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范围财富分配 |
C.区域化合作是把双刃剑 | D.发达国家失信于发展中国家 |
9.
明朝末年,作恶多端的魏忠贤遭贬自缢后,人心大快,世何紛传,演魏忠贤一事的小说一时成为热门。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皇明中兴圣烈传》(后改为《佛忠贤轶事》、《警世阴阳梦》《梼兀用评》等。这主要说明了
A.评论宦言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 |
B.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有更深认识 |
C.魏忠贤的倒台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
D.明末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10.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
B.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
C.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
D.大都与中国国情相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