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材料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间 | 内容 | |
1929~1933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空前严重的大危机 | |
1935年 | 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了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 |
1936年 |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英国一出版就受到英国资产阶级的青睐 | |
1944年5月 | 英国战时联合政府发表了战后就业具体计划的《就业政策白皮书》,表明《通论》已被接受 | |
二战后 | 英国政府采用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成为后来英国建立社会保障国家模式的基础和先导 | |
20世纪60年代 | 美国把扩大社会保障作为防止经济衰退的重要手段 | |
20世纪70年代 | 石油危机所引发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性的经济“滞胀”困境,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调整改革之路 |
——据黄瑞《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对实践的影响》等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外的主要差异是服饰、语言及风俗,在追求物质进步与社会发展方面,中国与西方几乎是相同的。政治变革与发展产业并非西方的秘笈与专利,一旦中国按照此发展轨迹来自我更新,中国不仅可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能够驾乎其上。如王韬说:“吾知中国不及百年,必且尽用泰西之法而驾乎其上。”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运动的主将康有为则说:“三年而规模成,十年而本末举,二十年而为政于地球,三十年而道化成矣。”梁启超认为,中国如果烦应时代潮流,积极学习西方,数十年之后,也可以与西方一样强大,一百年后获得全面振兴。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孙中山就提出了1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宏愿。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前途出现一线曙光,学界热烈讨论“迎头赶上”这一话题。
——马克锋(近代赶超欧美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没有继续采用‘苏联模式’,又成功地避开了‘依附论’、‘中心一外围论’、‘西化论’等以资本主义模式为中心的理论的影响,而是立足自身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切合中国实际,又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地克服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一个半世纪历程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失误,成功地跨越了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当然,我们强调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并非闭关自守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而是说不能照被照抄别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朱宗友《中国道路: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产生“超越西方”、“迎头赶上”这类话题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条件。
材料一早期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外的主要差异是服饰、语言及风俗,在追求物质进步与社会发展方面,中国与西方几乎是相同的。政治变革与发展产业并非西方的秘笈与专利,一旦中国按照此发展轨迹来自我更新,中国不仅可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能够驾乎其上。如王韬说:“吾知中国不及百年,必且尽用泰西之法而驾乎其上。”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运动的主将康有为则说:“三年而规模成,十年而本末举,二十年而为政于地球,三十年而道化成矣。”梁启超认为,中国如果烦应时代潮流,积极学习西方,数十年之后,也可以与西方一样强大,一百年后获得全面振兴。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孙中山就提出了1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宏愿。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前途出现一线曙光,学界热烈讨论“迎头赶上”这一话题。
——马克锋(近代赶超欧美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没有继续采用‘苏联模式’,又成功地避开了‘依附论’、‘中心一外围论’、‘西化论’等以资本主义模式为中心的理论的影响,而是立足自身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切合中国实际,又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地克服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一个半世纪历程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失误,成功地跨越了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当然,我们强调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并非闭关自守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而是说不能照被照抄别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朱宗友《中国道路: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产生“超越西方”、“迎头赶上”这类话题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条件。
3.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11年底,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毕业后的范旭东回到中国。当时,中国盐业十分落后。他用近一年的时间,考察了欧洲各大工业强国,研究各国的制盐方法和设备。1914年12月,久大精盐厂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终于问世,掀开了中国制盐技术史上新的一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产欧洲的洋碱无法运到中国,引起中国民食业和工业的恐慌。历经波折,1926年6月,洁白、干燥、无杂质的“红三角”牌纯碱下线了。1926年8月,美国在费城举办万国博览会,红三角纯碱参加了展览,荣获金质奖。1937年2月,卸甲旬的永利硫酸铵厂生产出第一批硫酸铵,从此揭开了中国化肥工业崭新的一页。到1937年初永利硫酸铵厂建成,永利、久大、黄海工业团体形成。随后七七事变爆发,范旭东将“永久黄”迁往大后方,因在抗战中过度操劳,范旭东于1945年10月4日抗战胜利之际与世长辞。对范旭东的逝世,***为他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
——摘编自焦建全《中国化工先导范旭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创办化工企业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旭东创办化工企业的作用。
材料1911年底,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毕业后的范旭东回到中国。当时,中国盐业十分落后。他用近一年的时间,考察了欧洲各大工业强国,研究各国的制盐方法和设备。1914年12月,久大精盐厂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终于问世,掀开了中国制盐技术史上新的一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产欧洲的洋碱无法运到中国,引起中国民食业和工业的恐慌。历经波折,1926年6月,洁白、干燥、无杂质的“红三角”牌纯碱下线了。1926年8月,美国在费城举办万国博览会,红三角纯碱参加了展览,荣获金质奖。1937年2月,卸甲旬的永利硫酸铵厂生产出第一批硫酸铵,从此揭开了中国化肥工业崭新的一页。到1937年初永利硫酸铵厂建成,永利、久大、黄海工业团体形成。随后七七事变爆发,范旭东将“永久黄”迁往大后方,因在抗战中过度操劳,范旭东于1945年10月4日抗战胜利之际与世长辞。对范旭东的逝世,***为他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
——摘编自焦建全《中国化工先导范旭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创办化工企业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旭东创办化工企业的作用。
4.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世宗统治时期,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是明代倭患最严重的时期。另外北方地区蒙古鞑靼又频频南下,国内急需大量的军事人才,由此才促使了武举在世宗时期达到了高峰。嘉靖二十年,“定式会试进士额以百名为率”,这是世宗之前,武科取士不曾有过的兴盛局面。其次,武举除官重新配置。嘉靖二十二年起,录取分边方、腹里,按“边三腹二”的比例录取。此外,还规定“千户以下,除能立军功升级外,其间果有才能出众,兵部酌量奏请,千户量加署指挥职衔,百户以下量加署千户职衔。”从而为更多的武功人才敞开仕进之门。嘉靖元年,各省及两直隶武科乡试由巡按御史主考,会试由两名翰林官共同主考,另派给事中及其部属四人为“同考试官”,监察御史两名为监试官。最后,将“恩幸冗滥者,裁汰以数千计”。世宗时期武举的兴盛确实提高了明军将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初以来由于重文轻武致使武将不被重用的局面,明代海寇最终得到有效的控制。
——朱子彦《嘉靖年间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世宗改革武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世宗改革武举的作用。
材料明世宗统治时期,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是明代倭患最严重的时期。另外北方地区蒙古鞑靼又频频南下,国内急需大量的军事人才,由此才促使了武举在世宗时期达到了高峰。嘉靖二十年,“定式会试进士额以百名为率”,这是世宗之前,武科取士不曾有过的兴盛局面。其次,武举除官重新配置。嘉靖二十二年起,录取分边方、腹里,按“边三腹二”的比例录取。此外,还规定“千户以下,除能立军功升级外,其间果有才能出众,兵部酌量奏请,千户量加署指挥职衔,百户以下量加署千户职衔。”从而为更多的武功人才敞开仕进之门。嘉靖元年,各省及两直隶武科乡试由巡按御史主考,会试由两名翰林官共同主考,另派给事中及其部属四人为“同考试官”,监察御史两名为监试官。最后,将“恩幸冗滥者,裁汰以数千计”。世宗时期武举的兴盛确实提高了明军将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初以来由于重文轻武致使武将不被重用的局面,明代海寇最终得到有效的控制。
——朱子彦《嘉靖年间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世宗改革武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世宗改革武举的作用。
2.单选题- (共8题)
5.
伯利克里在比较雅典与斯巴达的差异时说:“我们爱好智慧,但不会就此变得柔弱;我们热爱艺术,但不做过度的炫耀。”爱好“智慧”和“艺术”反映出当时的雅典人
A.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B.重视人的价值 |
C.比较关注物质生活 |
D.反对崇拜神灵 |
6.
19世纪英国法学者亨利·梅因在《古代史》一书中写道:“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的制度中来的,并且是为了外国人的利益而制定的。”这表明万民法适用于
A.罗马境内公民和非公民 |
B.罗马共和国的女性公民 |
C.罗马共和国的男性公民 |
D.罗马帝国内的非自由民 |
8.
《耕田歌》曰:“深耕概(稠密)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锄)而去之。”这是西汉初城阳王刘章借农谚歌为名所作的一首隐喻诗,暗申诛除诸吕之意。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统治者体恤民情的思 |
B.地方诸侯势力的极度膨胀 |
C.政治斗争对经济的破坏 |
D.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成形 |
9.
阅读下列表格,导致表格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注:甲=占企业总数的百分比;乙=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以上摘自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注:甲=占企业总数的百分比;乙=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以上摘自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A.自由资本主义结束 |
B.企业规模的扩大化 |
C.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
D.世界市场不断收缩 |
10.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抽缫满洲野生蚕茧供出口之用的缫丝业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工业,洋式的脚踩缫丝机早已被普遍用来代替手摇缫丝车,效果极佳。材料表明
A.缫丝业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 |
B.列强资本输出促使民族工业兴起 |
C.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D.机器进口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11.
19年11月6日,大不列颠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举行联席会议,会议主席汤姆逊宣布,日食观测结果测得星光在太阳附近偏转1.79秒,而爱因斯坦预言的是1.75秒,接近实测时间。据此可知
A.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被否定 |
B.光电效应定律由此发现 |
C.爱因斯坦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
D.广义相对论获得了证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