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2.
阅读下列材料:

(1)根据图一分析中国近代化首先在江南沿海地区展开的原因
并指出中国近代工业还有哪些特点?
(2)图二、图三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领域各侧重于什么?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共同原因?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1)根据图一分析中国近代化首先在江南沿海地区展开的原因
并指出中国近代工业还有哪些特点?
(2)图二、图三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领域各侧重于什么?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共同原因?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1题)
3.
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①描写了隋唐时期开垦山地的现象
②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产量
④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①描写了隋唐时期开垦山地的现象
②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产量
④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5.
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B.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 |
C.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
D.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
6.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哥伦布大交换”导致了
A.天主教由美洲东传 | B.欧洲工业文明的确立 |
C.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 D.英国成为新贸易中心 |
7.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特征的是
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
B.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在英法盛行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欧洲盛行 |
D.股份公司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
8.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中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
B.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
C.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
D.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
9.
1864年,清政府某官员上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资本,浸至歇其旧业。”据此判断
A.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衰落 |
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
C.洋务企业难以同外国企业竞争 |
D.中国航运业完全为洋商垄断 |
10.
有人针对洋务运动指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此人主要强调的是
A.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将败坏社会风气 |
B.国家应加大工业投资以引导民营企业 |
C.洋务运动的出路需依托民营企业发展 |
D.学好西方技术就能全面超越西方国家 |
11.
(题文)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
B.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
C.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
D.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
12.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承认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
B.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
C.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
D.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