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集中训练(一)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295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国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沈赛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英国乡绅不是一个阶级,它是若干社会带级的混合体和总称。15世纪后,地方实权落到大多由乡绅出生的治安法官手里,治安法官除维持乡里治安外,还执行司法事务,监督价格标准,规定工资限度,惩罚盗贼和流浪者,管理公共事务和福利等。每20个乡绅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是新加入者,有一半的乡绅家庭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家族历史。乡绅们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上升到上层社会的阶梯,所以,发财致富之后,越来越热衷于把子女送到大学去接受教育。大量出身于乡绅家庭的知识分子,逐步分享了贵族的政治权利。由于乡绅所具有的新的经济特点,一定程度上执行了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成长的政策。
——据徐华娟《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筒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乡绅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中英两国乡绅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作德尔•卡斯特罗人物经历表:
1926年出生于古巴一个甘蔗种植园主家庭。
1945年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并被选为反对独裁、坚持民主的“大学生联合会”主席。
1948年卡斯特罗参加反美示威。
1949年加入古巴人民党。
1959年1月,率领起义军推翻美国挟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征政府总理。
1961年4月17日,指挥了吉隆滩之战(美称猪湾事件),击败美国雇佣军。
1962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年该党政名为古巴共产党后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2004年10月,宣布从当年,11月8日起禁止美元进入古巴商业、外贸和流通领域,以报复美国对古巳实施经济制裁。
2006年7月底,因病将最高权力托付给劳尔•卡斯特罗及其他几位主要领导人。
2016年11月26日,卡斯特罗去世。
(1)卡斯特罗被誉为“反美斗士”,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斯特罗反美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对卡斯特罗进行简要坪价?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3年阎锡山在“防共反共会议”上阐述了《土地村公有办法大纲》,主要内容有:由村公所发行无利公债,收买全村土地为村公有;将收回土地按份分给本村农民耕种,收获归农民享有;收买田地的公债由农民分年偿还……阎锡山将该大纲上报南京国民政府,但蒋介石却以“多事考量,审慎周详”为托词,实际上搁置了起来。阎在老家五台县的几个村试点,苦口婆心劝说富人们为了长远利益牺牲眼前利益,把多余的土地拿出来,以无利公债收买,结果遭到富人的强烈抵制,不了了之。
近代有学者认为:阎锡山的“土地村公有”主张实际上是在不损害所在阶层利益前提下的一种改良,以挽救走向没落的命运,却遭遇非议和责难,这不得不算作既得利益阶层的悲哀。
——摘编自李茂盛《阎锡山大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阎锡山提出“土地村公有”主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阎锡山“土地村公有”主张难以推行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期以来,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试以“大国的兴衰”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文提纲。(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6题)

5.
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杰斐逊代表的共和党主张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平民政治;汉密尔顿代表的联邦党支持建立强力政府和精英政治。最终国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国会建设方案体现了
A.联邦制共和政体尚未完善
B.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妥协理念
C.美国制度设计的集权原则
D.政治精英掌控了权力的中枢
6.
从1871年到“一战”前,英国颁行过一系列社会政策,其中有:承认工会合法地位,取消对其活动的限制,禁止强迫工会贴偿企业主因罢工所受损失,承认劳资双方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建立由中央到地方的调解劳资纠纷的专门机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党政府注重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B.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C.英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英国开始“福利国家”制度建设
7.
建国后,我国农村地区曾经一度出现过“专业户…‘重点户…‘万元户”等称号,对这一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期间区分农村阶级成分
B.二五计划期间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C.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D.农村地区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
8.
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
B.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
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9.
研究者发现,18世纪“医学成为人们自信最直接的源头,也是牛顿学说众多借鉴中发展最兴旺的学科”。据此,18世纪医学进步的原动力在于
A.医学工作者的努力
B.生物进化思想的促进
C.“科学革命”的影响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10.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混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