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 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zi:计算)。”
材料五 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竞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6分)
(2)郑和下西洋早于新航路开辟,但没有完成“会合世界”的任务,后来此类航海壮举明朝再也没有发生过,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假如可以让你选择,你愿意自己是中国的郑和,还是西方远航者呢?为什么(选择其一,能自圆其说就可。)(5分)
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 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zi:计算)。”
材料五 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竞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6分)
(2)郑和下西洋早于新航路开辟,但没有完成“会合世界”的任务,后来此类航海壮举明朝再也没有发生过,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假如可以让你选择,你愿意自己是中国的郑和,还是西方远航者呢?为什么(选择其一,能自圆其说就可。)(5分)
2.单选题- (共24题)
2.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4.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的经济形态的特点不包括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
C.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 |
D.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经常与外界发生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5.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
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
7.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
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
8.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会馆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会馆出现于明朝
②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③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④会馆的出现不利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①会馆出现于明朝
②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③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④会馆的出现不利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9.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护卫的“城”和商贸的“市”连称而来,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错误信息是()
A.中国古代城市具备多种功能 | B.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
C.古代政治体系等级明显 | D.历代政府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
10.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 B.《宋代东京的辉煌》 | C.《汴河两岸》 | D.《坊墙倒塌以后》 |
11.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脆弱性 |
D.连续性 |
13.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引起世界广泛关注。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命名由来的历史依据是
A.西班牙语是当地通用语言 | B.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到达海地 |
C.哥伦布发现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 | 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呼的音译 |
14.
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
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
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
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
19.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B.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
22.
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企业 |
C.发展乡镇企业 | D.进城打工 |
23.
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的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上述材料不能直接说明()
A.甲骨文是研究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
B.《诗经》中有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
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粮食作物 |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 |
3.选择题- (共9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