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十三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278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一位诗人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材料二:杜甫曾经写出一首关于瓷的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似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材料三:唐人李肇在《国史补》中记载:“内丘(邢窑窑址,今河北邢台内丘)白瓷瓶,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有哪些?
2.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2)题。
材料一:东西航海对比
类别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船队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方式
皇帝派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外交使团
西洋方式
私人航海探险队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家、寻找新土地、黄金和香料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中国封建皇帝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明成祖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用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正如《瀛涯胜览纪行诗》中所记,“归到京华觐紫寰,龙墀献纳皆奇珍”。这些东西无补于国计民生,所以《明史郑和传》中说:“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郑和在海外始终执行着明廷“厚往薄来”的原则,耗费惊人。据记载,仅前六次下西洋就耗费了六百万两银子……剩下的一百万两银子用来修建了南京大报恩寺。
《中外关系史论丛》
材料四:哥伦布以后,有无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一中国和西洋不同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三回答材料四中梁启超的困惑。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两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
4.
   阅读下列材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卖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秀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用机工的机户了。
请完成:
(1)将引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说明上面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恩格斯
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以及因采用新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如炼钢工业等,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较高,绝非偶然现象。垄断组织是在竞争中形成的。由于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恩格斯指出: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陷于瓦解。正因为如此,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可见,在恩格斯看来,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而建立的一种经济联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完成:
(1)股份公司通过  筹集资本。
(2)垄断组织是通过兼并或联合建立起来的,兼并或联合的核心是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说明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背景,评述垄断组织产生的过程、实质和作用。要求:回答成文,限180字左右。

2.单选题(共17题)

6.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的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性质的差异
D.经济结构的变化
7.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8.
东汉时期使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发明是
A.鎏金技术
B.镶嵌技术
C.灌钢法
D.水排
9.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瓷
B.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宋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D.明清时期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
10.
战国时期,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诸侯势力割据造成社会动荡混乱
②城市的兴起
③商鞅变法中的农本政策
④度量衡混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11.
元代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是
A.杭州
B.泉州
C.大都
D.广州
12.
两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加快了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B.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
C.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
D.商税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13.
下列史实发生在汉代的是
①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
②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
③发明灌钢法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14.
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授值”
C.生产的目的是用于商品交换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15.
18世纪,英法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的最后较量,史称
A.百年战争
B.七年战争
C.宗教战争
D.北方战争
16.
下列有关16世纪时荷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
B.成为了世界殖民帝国
C.掌握着世界的商业霸权
D.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
17.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的连锁反应
C.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史蒂芬孙制造第一列火车机车,使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威力
18.
电灯是由谁发明的
A.
B.
C.
D.
19.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A.西方对东方黄金与物产的渴望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
C.西欧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D.天主教会迫切希望传播天主教
20.
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
A.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
B.证明地圆学说
C.传播基督教
D.征服东方,掠夺财富
21.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 蒸汽锤、铁路设备 D. 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22.
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他们政见不同,在学术上也各抒己见。这一现象
A.有利于提高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研水平
B.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体现了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3.选择题(共1题)

23.

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面积为10的矩形,这个圆柱的母线长l与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