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请回答:
(1)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请回答:
(1)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2.
阅读下列材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的意思)之
——《论语》
材料二(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2)据材料二,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3)儒家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的意思)之
——《论语》
材料二(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2)据材料二,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3)儒家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2.单选题- (共4题)
5.
在某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与老师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
C.“当仁不让于师” |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6.
(题文)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
A.无为而治 |
B.中庸 |
C.轻徭薄赋 |
D.有教无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