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摘自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对战后世界蓝图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的主要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际力量对比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这一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60字左右。)
材料一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摘自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对战后世界蓝图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的主要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际力量对比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这一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60字左右。)
2.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的总称,它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邑(婺源)习俗每喜远商异地,岂果轻弃其乡哉!亦以山多田寡,耕种为难,而苦志读书者又不可多得。是以挟谋生之策,成远游之风,南北东西,本难悉数,而始而经商继而遂家者,则有迁清江浦、湖南、广西、成都、金陵、繁昌、桐城、蔡田等处。
——婺源《碴煌洪氏统宗谱》卷59
材料二 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席丰履厚,闾里相望。其上焉者,在扬则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祠宇,置义田,敬宗睦族,收贫乏。下焉者,则但侈服御居处声色玩好之奉,穷奢极靡,以相矜炫已耳。
——《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材料三 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有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是也。……清代盐商歙县人汪应庚除重建平山堂外,还斥巨资修建西园、平楼、蜀冈万松亭等园林和亭台建筑设施。乾隆二年,盐商祁门人马曰琯一人独捐2 400两白银疏浚扬州广渠门至便益门的街道;扬州康山南河下至钞关北地势低洼,街衢易积水,歙县大盐商鲍志道更是独立出资为其易砖为石,铺垫了石板路面,还斥资修造了虹桥等等。……在扬州的徽州盐商周围,集结了大批学者和文人,明代休宁商人汪新经商于扬州,既雄于赀又以文雅游扬缙绅间,芝城姜公、金公辈名儒巨卿皆与公交欢。
——摘编自卞利《无徽不成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婺源徽商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商的商业地位,并据徽商资本的流向指出其本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徽商对扬州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一 吾邑(婺源)习俗每喜远商异地,岂果轻弃其乡哉!亦以山多田寡,耕种为难,而苦志读书者又不可多得。是以挟谋生之策,成远游之风,南北东西,本难悉数,而始而经商继而遂家者,则有迁清江浦、湖南、广西、成都、金陵、繁昌、桐城、蔡田等处。
——婺源《碴煌洪氏统宗谱》卷59
材料二 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席丰履厚,闾里相望。其上焉者,在扬则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祠宇,置义田,敬宗睦族,收贫乏。下焉者,则但侈服御居处声色玩好之奉,穷奢极靡,以相矜炫已耳。
——《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材料三 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有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是也。……清代盐商歙县人汪应庚除重建平山堂外,还斥巨资修建西园、平楼、蜀冈万松亭等园林和亭台建筑设施。乾隆二年,盐商祁门人马曰琯一人独捐2 400两白银疏浚扬州广渠门至便益门的街道;扬州康山南河下至钞关北地势低洼,街衢易积水,歙县大盐商鲍志道更是独立出资为其易砖为石,铺垫了石板路面,还斥资修造了虹桥等等。……在扬州的徽州盐商周围,集结了大批学者和文人,明代休宁商人汪新经商于扬州,既雄于赀又以文雅游扬缙绅间,芝城姜公、金公辈名儒巨卿皆与公交欢。
——摘编自卞利《无徽不成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婺源徽商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商的商业地位,并据徽商资本的流向指出其本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徽商对扬州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
甘地是印度的“圣雄”,在印度民族解放中采取了独特的斗争方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帮助印度民众摆脱日益严重的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我之所以信赖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是因为通过它,我可以为那些处于半饥饿、半雇佣状态的妇女提供工作。我的想法是让那些妇女纺纱,用这些纱织成土布后再用作印度人的衣料……这场运动无论如何都不会带来任何害处。
——莫•卡•甘地《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
材料二 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实施手纺车运动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特方式”(除手纺车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采取这一方式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甘地怎样的精神追求。
——莫•卡•甘地《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
材料二 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实施手纺车运动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特方式”(除手纺车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采取这一方式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甘地怎样的精神追求。
2.单选题- (共31题)
4.
雅典公民确是如我们所能想象的那样充分参与政治活动。每个人无论贫富,除了不能成为将军外都有机会去做任何事情。更引人注意的是,所有重要的政治决策要得到公民大会亦即参加会议的多数公民的同意。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A.雅典居民享有充分民主权力 | B.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
C.雅典民主体现绝对平等与公正原则 | D.考虑欠周的感情色彩可能会影响决策 |
5.
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罗马法的具体规范对后世有普适性效果 |
B.古罗马法的法律技术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 |
C.古罗马法已经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
D.古罗马法蕴涵的精神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
6.
《十二铜表法》 第三表规定:“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A.重视证据,保护了平民 | B.灵活性强,维护了私有财产 |
C.条文繁琐,加剧了矛盾 | D.执行严格,体现了社会平等 |
7.
在经历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事件后,美国一位重量级领导人表示“事情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这一领导人的主要意图是
A.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 |
B.实行“分权与制衡” |
C.打造强有力中央政府 |
D.平定当时的农民起义 |
8.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载:“(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和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这说明当时美国
A.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 |
B.参众两院集体负责 |
C.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 |
D.总统对国会负责 |
9.
“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策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这一政治现象
A.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B.完善了议会制度并实现了普遍选举 |
C.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开辟道路 |
D.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
10.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
11.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成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材料中的“是役”指
A.甲午中日战争 | B.抗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12.
历史地图能够将难以表达的含义转为直观的信息。观察下图,结论正确的是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
B.中国革命形势由高峰转入低潮 |
C.中国革命中心由一个变为若干个 |
D.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到御侮 |
13.
“自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以来,民族主义成为拯救国家危亡的一种途径,在学术层面始终未能达成共识,更逸论将‘中华民族’ 这一概念推广给全国民众。直到——爆发后,形势才出现彻底扭转,空前的团结使中华民族主义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终于成为全国民众认可的精神坐标。”材料中空缺部分是
A.鸦片战争 | B.国民革命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14.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
15.
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该讲话时的俄国:
A.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
B.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 |
C.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 |
D.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
16.
《共产竞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但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A.无产阶级必须放弃暴力斗争 |
B.各国工人政党普遍认可议会斗争 |
C.社会主义运动逐渐走向低潮 |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
17.
下面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该表反映了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政务院 | ||||
主席 | 副主席 | 委员 | 总理 | 副总理 | 委员 | |
共产党 | 1 | 3 | 29 | 1 | 2 | 6 |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 0 | 3 | 27 | 0 | 2 | 9 |
该表反映了
A.中共领导的多党制民主已完善 | B.中共开始与各党派团结合作 |
C.中共对建国前民主构想的实践 | D.中共与民主党派的联合执政 |
18.
关于下面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表明了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 |
B.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C.该漫画体现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
D.该漫画说明了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 |
19.
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时间 | 外交活动 |
上午10点 |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
中午11:40 |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
下午1点起 |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
下午4:50 |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
A.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
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
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
D.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
20.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期间,美国本着五项原则(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和中国会谈,最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表明当时:
A.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
C.美国坚决反对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 |
D.美国认识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
21.
“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材料表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促成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 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C.促进了中苏两国的团结合作 | D.推动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22.
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③④①② |
B.③②④① |
C.②③④① |
D.④①③② |
23.
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
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 |
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 |
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 |
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 |
24.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
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
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
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
26.
唐末徐寅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
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
27.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
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
28.
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
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 |
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 |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
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
29.
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 | B.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 |
C.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 | D.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 |
30.
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
A.区域间长途贩运业发展较快 |
B.商业发展得益于经济政策的变化 |
C.繁荣的商业市镇开始形成 |
D.成为晋商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 |
31.
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谕,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 |
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 |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 |
32.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一,“今番舶既己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
33.
《诗经·大田》:“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这段描述直接表现了当时
A.礼乐宗法制崩溃 |
B.井田制尚存 |
C.土地私有制确立 |
D.分封制瓦解 |
34.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