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章第1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测试)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233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材料二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材料四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辩论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根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2.单选题(共16题)

2.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正确的策略。对其中三个诸侯国分别采取引水淹城、离间计、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等策略,这三国对应的是
A.魏国、赵国、楚国
B.赵国、楚国、韩国
C.韩国、魏国、赵国
D.楚国、魏国、韩国
3.
善于用人是秦王嬴政能够赢得统一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面对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联盟,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尉缭的统一方略,该方略是
A.先灭强大的齐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韩
B.远攻近交,首先进攻远方的国家,后灭邻国
C.先灭弱小的韩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D.先难后易,首先进攻强国,后灭弱国
4.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中的这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创造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产环境
5.
秦在统一的过程中灭掉了六国,下列国家被秦灭亡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韩国
②魏国
③楚国
④齐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6.
嘉兴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
①统一事业的完成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7.
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他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首创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原的安宁
D.焚书坑儒、禁止私学,维护了思想统一
8.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类。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康熙帝将北京城“玄武门”更名为“神武门”
B.唐太宗把“民部”改为“户部”
C.雍正帝将“军需房”改称“军机处”
D.秦朝初年改“政月”为“正月”
9.
“千古一帝”并非历史学家对古代帝王的严谨评价,但却为近年来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所常用。假如你是这些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史学顾问,那么,你会否定下列哪一编导的剧目策划
A.秦始皇——开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纪元
B.唐太宗——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带入鼎盛时期
C.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者
D.康熙帝——顺势而为,开中国空前繁荣盛世之新纪元
10.
在我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君主,通过一系列的文治武功,成为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位期间总有一些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意义的历史事件,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西晋统一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1.
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独揽一切大权
②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③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④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2.
秦王嬴政继位时,统一条件基本成熟,其统一条件不包括
A.社会生产力提高,民族、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
B.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C.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
D.少数民族南下的步伐放慢
13.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今天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4.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D.颁布秦律通行全国
15.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下列对秦始皇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②对人民的残暴统治,是秦亡的原因之一
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功大于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6.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战争
17.
春秋时,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
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
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