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年高三二模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230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地方自治开始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1688年),经历两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实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l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控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材料二 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在内忧外患之下,1907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议局。)1908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布《洛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县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但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范围、活动规则;在相关政策的宣讲过程中,出现了民众误会、反对等现象。1909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到清廷坚决拒绝,矛盾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

——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相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2.
   材料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汤阴人,绍兴年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历来人们在谈及岳飞之死时,大多归根于秦桧的陷害,而与士大夫们无关。其实,自宋太祖、太宗确立了文人政治以来,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士大夫逐渐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政治利益集团,对可能威胁其利益的其他势力(主要是武将)均不余遗力的打击摧毁……由此,在多重因素之下造成了岳飞之死。淳熙五年( 1178年),宋孝宗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明神宗时,人们将岳飞和关公合祀于武庙,民间从此以“关岳”并称。清初,康熙帝却对岳飞一概否定。同盟会建立后,岳飞作为反抗异族的英雄受到崇敬。抗战时,岳飞再度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代表性人物。

——摘编自张劲松《岳飞之死与宋代文人政治的历史困境》等

(1)根据材料,概括造成岳飞之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历代评价岳飞的因素。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成书于1772年,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编幕的。该书主要收集以往各类图书为经、史、子、集四部,有35000多册书,7.9万卷。其中经部包括书类、礼类、春秋类等十大类;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等十五大类;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农家类、天文算法类、医学类等十四大类;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词曲等五大类。法国《百科全书》是在狄德罗的主持下编撰的,1751-1772年共出版28卷。从涉及政治制度、法律机构、宗教信仰、到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提倡科学技术,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平等、思想自由。狄德罗在编撰过程中却遭遇了阻碍、迫害,甚至以“思想危险”的罪名被投入监狱,第1、2卷出版后,又被教会指责为“异端”。

——据郭伯恭《四库全书篆修考》等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7题)

4.
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由此可知,罗马法
A.强调法律至上
B.维护公民平等
C.蕴涵人文主义
D.追求司法公正
5.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道:“其他任何国家从来没有创制出如此强大的司法权。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民主制度受到了司法干预
C.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
D.司法权在体制中举足轻重
6.
1934年,有人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前,农民不知***。”这表明当时
A.民主共和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日长
B.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提升
C.苏维埃政权有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中共开始重视农民阶级的作用
7.
描绘国际关系的名词由“对峙”、“剑拔弩张”转变为“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当今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变化
C.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转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8.
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B.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9.
18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导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
A.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
B.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
C.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
D.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
10.
梁启超指出世界上的政治制度分为多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三个阶段,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据此,梁启超强调
A.变革政治制度要立足国情
B.维新思想主张铲除君主制度
C.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势在必行
D.实行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