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第安保留地”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3)结合三段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材料一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材料二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他们在16世纪前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今天美国境内有300多个印第安保留地,是政府划拨给印第安原住民集中居住的土地,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西部和中北部。从20世纪中期开始,印第安人在保留地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包括宗教自由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但联邦政府和美国国会仍对保留地拥有最高的“父权”(后改称为“托管权”),拥有最高司法和行政权。——摘编自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制度现状研究》
材料三 60年前的那场民主改革彻底打碎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西藏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帮助西藏经济发展,仅2017年中央财政对西藏的转移支付就高达1500亿元(人均4万余元)。——摘编自《西藏日报》2019年4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第安保留地”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3)结合三段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
选作(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建国以后,我国企业中大多数都属于单一生产型企业,产品统一由工业管理部门统购包销。1979年,国营企业改革的试点工作在全国4200家企业进行。此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授予企业部门销售权,在完成国家计划收购任务后,企业多余产品可自主销售。同时,国家还恢复了供销社集体所有制性质,通过发展不同类型的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形成了“百家经商”的局面。到1982年,全国县以上工业设立的自销机构发展到20000多个。工业管理部门又采用展销会的形式,实行购销结合,有展有销,以销促产的方针,为广大企业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交流的平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 建国以后,我国企业中大多数都属于单一生产型企业,产品统一由工业管理部门统购包销。1979年,国营企业改革的试点工作在全国4200家企业进行。此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授予企业部门销售权,在完成国家计划收购任务后,企业多余产品可自主销售。同时,国家还恢复了供销社集体所有制性质,通过发展不同类型的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形成了“百家经商”的局面。到1982年,全国县以上工业设立的自销机构发展到20000多个。工业管理部门又采用展销会的形式,实行购销结合,有展有销,以销促产的方针,为广大企业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交流的平台。
——据杨兴山《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视角下展销会的兴起与演进》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
3.
选作(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平陵西)人。建武九年(公元33年),马援为太中大夫,与来歙率诸将平定凉州(今甘肃省西北部)。自王莽末年以来,西羌多事,活动于金城郡属县,凉州不宁。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马援为陇西太守。夏,先零羌攻临洮,马援发步骑三千击破之,降者八千余人。马援把他们“徙至天水、陇西、扶风三郡”。继而马援与马成进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马援潜行、袭击其营寨,浩亹羌大惊恐,徙居唐翼谷中。马援继续追击,浩亹羌引精兵占据北山,马援陈兵山下。羌大惊,率众溃逃。马援以兵少,不便穷追,收粮畜而归。这次战斗中,马援受伤。光武帝以玺书慰劳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援的军政活动。
材料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平陵西)人。建武九年(公元33年),马援为太中大夫,与来歙率诸将平定凉州(今甘肃省西北部)。自王莽末年以来,西羌多事,活动于金城郡属县,凉州不宁。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马援为陇西太守。夏,先零羌攻临洮,马援发步骑三千击破之,降者八千余人。马援把他们“徙至天水、陇西、扶风三郡”。继而马援与马成进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马援潜行、袭击其营寨,浩亹羌大惊恐,徙居唐翼谷中。马援继续追击,浩亹羌引精兵占据北山,马援陈兵山下。羌大惊,率众溃逃。马援以兵少,不便穷追,收粮畜而归。这次战斗中,马援受伤。光武帝以玺书慰劳之。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援的军政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援的军政活动。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大发明”概念的前身“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实验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别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培根的论述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兴起注入了力量。三百四十余年之后,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别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42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如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已经普及到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当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言,被全国人民引以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
材料 “四大发明”概念的前身“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实验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别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培根的论述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兴起注入了力量。三百四十余年之后,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别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42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如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已经普及到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当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言,被全国人民引以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
——摘编自张恒涛《中国“四大发明”是外国人“总结”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个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必须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0题)
5.
罗马法规定:“凡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不比受害人亲自起诉,凡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这一规定表明,在古代罗马
A.本国公民享有法律特权 |
B.注重提高人们公德意识 |
C.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 |
D.严禁人们投弃垃圾物品 |
6.
1915年,中国有学者论到:“德意志、日本之军队,节制谨严,故能称雄于世界;法、美等国则不然,能富而不能强。此无他,一为君主,一为共和故也。”此论
A.主张完全照搬欧美政治制度 |
B.意在比较西方各国政治制度孰优孰劣 |
C.逆历史潮流遭先进人士抨击 |
D.反映了民众实现民族富强的迫切愿望 |
7.
下表鸦片战争期间中英调兵速度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调出地 | 调入地 | 时间 |
安徽 | 浙江镇海 | 46天 |
四川 | 广东广州 | 79天 |
陕甘 | 浙江 | 约90天 |
孟买 | 澳门 | 25天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清朝对军队难以有效控制 |
B.先进科技影响了兵力调动 |
C.英军完全控制了水路交通 |
D.中英交战双方都缺少增援 |
8.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思想为指导思想 |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
9.
法国缺煤,尤其是缺乏炼钢用的焦煤,过去一直是从产煤丰富的鲁尔地区和靠近法德边界的萨尔地区进口。西德的铁矿石藏量不大,鲁尔地区所用铁矿石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直是法国的洛林地区。这反映了
A.法德发生战争的必然性 |
B.法德和解的现实需求 |
C.一战爆发的潜在性危机 |
D.美国干预西欧的契机 |
10.
清代中期,棉加工业等“低端”产业大多从苏州市区迁往郊区市镇,但其产品仍主要供应市区消费;苏州市区只保留了印刷业等“高端”产业,其原料大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这说明此时的市镇
A.经济独立性日益削弱 |
B.区域分工更加明显 |
C.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
D.产业结构出现倒退 |
11.
1688年之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出口虽有所增加,但这一比重却下降到3%左右,而对美洲的出口所占比重则增长到58%左右。这一状况
A.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
B.反映了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
C.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
12.
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A.基于实际的灵活性 |
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 |
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 |
D.取得成功的偶然性 |
13.
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