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15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将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西方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阳明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 马丁·路德主张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
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心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并指出其发展程朱理学的具体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和马丁·路德在思想主张上的相通之处,并回答宗教改革运动影响巨大的主要原因。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隋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善于治理国政的皇帝。他登基时,正值荒年,再加上南北朝末期那些小朝廷的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以至民怨沸腾,人心不稳,国库空空。他巡查回到长安后,要求各级官员和全国人民从吃食到着装都务必节俭,并带头以身作则。
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唐太宗常叹息:隋帝只怜惜粮仓不怜惜百姓。

——摘编自《隋文帝节俭治国》等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回答隋文帝节俭治国的原因。
(2)挖掘上述材料中有关粮仓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读。

2.单选题(共10题)

3.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他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下列选项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梭伦的财产等级制
B.陶片放逐法
C.伯利克里的津贴制
D.苏格拉底之死
4.
罗马法中有这样一个程式:“如果A欠B钱,则判C向B给付”。其中A为奴隶或家属,B为第三人,C为家长。这体现了罗马法
A.转嫁责任,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原则
B.维护奴隶权益,其债务由奴隶主承担
C.保障债权人利益,由家长承担附加责任
D.简便易行,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
5.
格伦·贝克(美)指出:“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这种现象根源于
A.共和制
B.两党的政治斗争
C.联邦制
D.对民众权利的保护
6.
“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变,由对抗转为妥协。”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法国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各派力量的让步
C.启蒙思想的普及
D.封建势力的衰落
7.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该现象的出现说明该时期
A.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B.圈地运动扩大
C.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D.商品非常短缺
8.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建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世界高新科技。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居世界第二位。据此指出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主要途径是
A.政府重视
B.自主研发
C.引进技术
D.出国留学
9.
下表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由此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汽船取代帆船
B.世界贸易额剧增
C.航运业的巨大发展
D.科技推动经济发展
10.
《明史·與服志》记载:“(洪武) 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该措施从本质上体现出
A. 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 政府力图控制人口流动
C. 专制权力干预社会生活   D. 传统农耕经济发生变异
11.
《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 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 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C. 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12.
史学家洪业在研究杜甫生平时,根据杜甫41岁以后的诗常常提到妻儿,情深意切,证明杜甫成婚于41岁左右。有的学者据唐代元棋《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考证,杜甫成婚于31岁左右。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具有历史真实性
B.元棋的研究是第一手史料,其考证应当可信
C.孤证不立,洪业和元镇的研究都是不足为信
D.研究历史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仔细考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