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缜(约450~515年)认为形(形体)、神(精神)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归于消灭。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范缜认为精神作用是活人的特有属性,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感知觉)和“虑”(思维),并指出两者的差别,认为“浅则为知,深则为虑”。范缜强调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加强自我修养,各守其职,各安天命。其著作《神天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缜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
范缜(约450~515年)认为形(形体)、神(精神)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归于消灭。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范缜认为精神作用是活人的特有属性,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感知觉)和“虑”(思维),并指出两者的差别,认为“浅则为知,深则为虑”。范缜强调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加强自我修养,各守其职,各安天命。其著作《神天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摘编自潘富恩、马涛《范缜评传》
(l)根据材料,橄括范缜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缜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2题)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宋代以来,理学家提出“经本史末”、“经先史后”的主张,即经学是史学的前提和根据,史学只是经学的外在表现。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这种变化反映了
A.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 | B.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 |
C.理学为史学服务 | D.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