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15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及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2.单选题(共16题)

2.
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在势力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这种差异
A.消除了罗马境内的民族矛盾
B.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
C.保障了雅典统治的相对稳定
D.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广泛
3.
有学者评价它,“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罗马人把它视为普遍公正的法律,坚信它是自然和社会的理性和正义的秩序。“它”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4.
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分配了议席,增加了城市代表的名额,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中产阶级有了选举权。这
A.顺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B.满足了不同阶级的政治诉求
C.体现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5.
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基于这般认识,美国在分权制衡原则下实行
A. 总统制
B. 共和制
C. 联邦制
D. 两院制
6.
中国近代史上,英国通过下列三个不平等条约最终控制了香港地区的主权。它们是
①《南京条约》
②《辛丑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
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
8.
历史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30年代使中共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清算党内右倾错误
C.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9.
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份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湖南农民运动高涨
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0.
2005年“胡连会”是国共两党领袖事隔60年的重新聚首。两次聚首都事关
A.民主建国
B.统一大业
C.两岸关系
D.对外战争
11.
马克思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体现在:
①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②和平改良的改造方式
③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④阐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
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一致的是
A.指导思想
B.斗争方式
C.领导力量
D.历史意义
13.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
A.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体现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精神
C.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
D.形成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4.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国际形势
中国外交方针政策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与苏联建交结盟
B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实行不结盟政策
 
A.A
B.B
C.C
D.D
15.
1949年单页版、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的语种变迁说明了
A.法英语言的普及使护照语种发生变化
B.护照语种是国际政治局势变化的晴雨表
C.中国以开放姿态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
D.出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影响护照语种变化
16.
当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西方一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次会议
A.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7.
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
A.改组中国国民党
B.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C.壮大中国共产党
D.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