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3周周测(实验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1483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9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
l.l“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l.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1.3新的综合思考
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
4.1 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
4.2 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
第五章对外关系
5.l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邪稣会影响的衰落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5.2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外文使团;《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理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l732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
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历史必修三及《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包含着“同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相对于“大西洋”,“太平洋”则不存在这样的“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并以中国为例分析“太平洋”不存在
这样的“体系”的观点。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世称陶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生于刘宋孝建三年,卒于萧梁大同二年(536)。陶弘景博学多才,不仅仅是涵养清虚的高道,也是享有盛誉的名医,在医药学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究其原因首先是道教与医学具有同源,所以作为宗教家的陶弘景也同时是医药学家;其次,可以从陶弘景本人的家学影响和道教一贯的重医、行医传统来理解;再次,重医、行医也是传道立教、求证信仰的重要手段。他的医药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本草经集注》《陶隐居本草》《效验实用药方》《药总诀》《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补阂肘后百一方》等等。除此之外,陶弘景的病因病理说,采取了道教传统的气的学说,他把人生病的原因归之为邪气。陶弘景认为治疗疾病,必须考虑到每个病人的具体的、不同的情况,找准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提倡辩证治疗用药。
——刘永霞《陶弘景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陶弘景在医药学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陶弘景在医药学领域取得重大贡献的原因。

3.单选题(共22题)

4.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雅典首席将军。下列民主内容与伯利克里有关的是
A.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B.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C.建立起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D.实行“陶片放逐法”
5.
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汉口
B.九江
C.重庆
D.苏州
6.
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堵截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丙、他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丁、他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B.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C.徐骧、李宗仁、邓世昌、彭德怀
D.徐骧、李宗仁、林永升、彭德怀
7.
1980年,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经过严肃认真讨论,一致通过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定,撤销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1968年)枉加给刘少奇同志的“叛徒、内奸、工贼”等罪名和“把刘少奇同志永远开除出党和撤销其党内一切职务”的错误决定,并恢复个人名誉。下列对此则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八届十二中全会做出的决定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B.“刘少奇案”反映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C.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反映了党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作风
D.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反映新时期民主法制重建的任务完成
8.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9.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②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刺激了经互会的成立 ④标志了“冷战”的正式开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0.
自商鞅变法以后,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下列哪项不是这种政策的表现
A.宣扬“农为天下本务”
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着重水利工程的建设
D.对商业加征重税
11.
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12.
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
A.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B.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
C.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
D.实现对工商业者的管理
13.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B.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14.
《庄子》中载:“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飨。”《吕氏春秋》也说:“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这表明战国时期
A.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
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15.
“公元1—1839年……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姚余栋《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是指中国古代农业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下的低效率生产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1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小农经济——封建制度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铁器使用——个体生产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17.
元代著名的女纺织家黄道婆的主要贡献是
A.学会养蚕缫丝
B.发明缂丝技术
C.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
D.使棉纺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18.
下列关于中国冶铁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世界最早的铁器出现在中国②中国书籍的的人工治炼铁器出现在春秋晚期
③汉代开始用煤做治铁燃料 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以水力为动力鼓风治铁。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
19.
明清以前,中国是以钱钞为主要货币的,但在明清时期白银成了主要货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白银相对于钱钞更值钱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
D.政府的推动
20.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A.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
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21.
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C.否定了君权神授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22.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倡导宗教宽容B.宣扬教会权威
C.反对宗教改革D.抨击罗马教会
23.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传移模写等绘画“六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理论。宋代书画家承袭其思想,苏轼曾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景物的观察描绘
B.着重以山水花鸟为主要内容
C.注重利用画面表达主观意境
D.主张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24.
鸦片战争后,梁廷枏先后作《海国四说》《瀛寰志略》,于”英吉利国”的“巴里满”(议会),“米利坚合众国”的“议事阁”更多记述详备,注目大半俱在“视听自民”和“聚众公议”。材料反映了
A.作者对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不满
B.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次
C.作者对西方民主制度有初步涉及
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25.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4.选择题(共1题)

26.把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右图的样子,从(  )看到的形状是 相同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