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141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封闭与开放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二:顺治末年,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在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无赦。

——《台湾外记》

材料三: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材料四:汉唐……魄力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

——《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明清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何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政策造成的影响。从中你有何启示?
2.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为一板”。这段文献记载的是以下哪一种发明
A.雕版印刷术
B.转轮排字法
C.活字印刷术
D.古腾堡铅活字

2.单选题(共21题)

3.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最高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太湖流域
4.
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者“香料之路”,其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泉州
D.广州
5.
明太祖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
A.朝贡贸易
B.十三行贸易
C.行会贸易
D.私人贸易
6.
清初,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格的海禁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沿海“倭患”严重
B.西方殖民入侵
C.东南沿海反清武装
D.西南地区割据
7.
从“苏常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此段谚语的变化表明:
A.宋到明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B.到明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湖北、湖南取代苏常成为全国商品粮的基地
D.明清江南地区不再是全国赋税的重要地区
8.
限制海外贸易并颁布《迁海令》的王朝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
下列清朝前期的海防政策,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开放——海禁——闭关
B.海禁——开放——闭关
C.开放——闭关——海禁
D.开放——闭关
10.
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
A.清朝经济高度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
B.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无意义
C.乾隆皇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
D.统治者自诩为天朝上国的闭关心态
11.
“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
A.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
C.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12.
明成祖在奏折中评述“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段材料叙述了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之一是
A.薄来厚往
B.有限制的贸易
C.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D.官方控制的垄断贸易
13.
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佣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A.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B.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
C.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
D.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14.
中国两千多年来独一无二、长盛不衰、始终开放的港口城市是
A.广州
B.泉州
C.福州
D.明州
15.
1500年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其中受益最大的是
A.欧洲人
B.亚洲人
C.非洲人
D.美洲人
16.
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④教会的文化垄断开始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
由图1到图2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导致人们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B.文化知识提高
C.文艺复兴兴起
D.新航路的开辟
18.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B.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19.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朝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的资料是
A.《清明上河图》
B.《同文算指》
C.《农政全书》
D.《梦溪笔谈》
2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据记载,火药使用于战争开始于
A.唐末
B.宋末
C.元末
D.明末
21.
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A.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
B.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D.收复台湾、设立伊犁将军
22.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B.加强了边疆管理C.维护了国家主权D.巩固了清朝海防
23.
“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璧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此诗评价的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四库全书》
D.《海国图志》

3.选择题(共2题)

24.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    )

25.

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blank#}1{#/blank#}度.

4.填空题(共1题)

26.
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1)将下图中“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请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下图相应的空格中。
A.“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得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
D.“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E.“格物致知”
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窼,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窼发出,如炮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