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与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展历程》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1250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论述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几乎同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完成了他的代表性巨作《哈姆雷特》,它的上演轰动了欧洲剧坛。

——摘编自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材料二 在昆曲演出中,南戏中有七角色之分,到昆曲时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的说法……元杂剧的装扮比较简单,只有净、末用白粉敷面……到明代,像《千金记》中的韩信由生扮,剧本注明要“面赤微须”,就是要求涂红脸,还要带髯口。
最初的昆曲传奇大多上演全本,一本往往有几十出,要演三个晚上,这样拖沓会使观众厌烦。聪明的艺人就从传奇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位剧作家写出不朽作品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昆曲兴盛的主要原因。
(3)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第二种观点主张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结合所学,请您选择“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颜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官侍御史等职,因为人刚直,不附权臣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一郡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军国大事,知无不言”,“累进封鲁郡公”。藩镇李希烈反,颜真卿前往安抚,面对叛军“不能屈节,当自烧”的威胁,愤然赴火。后被叛军杀害,终年77岁。朝廷赠司徒,谥“文忠”。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史书称赞他“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是文之杰也”。
唐人重书法,“工书”者甚众,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遒婉”,尤为后人所推崇。欧阳修得其所书残碑,赞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虽其残缺不忍弃之。”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颜真卿的个人品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真卿书法为后世推崇的原因。

3.单选题(共18题)

4.
(题文)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
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其中关于“规模化”是指
A.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6.
下图是《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
C.文明的同质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7.
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做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
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8.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材料反映出
A.司马迁肯定求利的正当性
B.司马迁肯定“重农抑商”的合理性
C.《史记》开创经济史叙事
D.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步恶化
9.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情景合一
C.诗画合一
D.知行合一
10.
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10月
中医针灸
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11.
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写意花鸟画《荷花翠鸟图),以下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C.生动表现了社会风俗
D.隐喻专制制度的没落
12.
根据下边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13.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14.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政权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说明
A.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B.古代小说全部源于市民生活
C.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比较普遍
15.
《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该科技成就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
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
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
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
16.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17.
西方国家的一些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大肆宣扬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笫三次浪潮”等理论,企图论证现代资本主义己经变形,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把它看成是永久繁荣的社会制度,当然也不会再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了。对此观点认识错误的是:
A.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否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C.正确的认识了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D.没有正确的分析社会演进中产生的问题
18.
1690年后许多欧洲严肃的思想家认为上帝是神秘的造钟人,在混沌初开时,建造了一个完美的时钟,然后就让它按照预定的规则自由运转。这种主张
A.受到牛顿力学体系影响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观念
C.颠覆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D.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9.
牛顿说:“我们只是通过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爱迪生诗云:“在理性的耳中,它们永久歌唱:‘我等乃造物主所生’。”这反映出
A.科学家对上帝充满着信仰B.科学与宗教的调和
C.近代以来神学的发展趋势D.欧洲宗教改革成功
20.
下图是1861年英国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群猴子正被介绍给另一只穿着时髦衣服并拿着一本书(处于上流社会)的猴子(右)。此漫画
A.形象地说明了人类进化的历程B.反映了进化论传播的艰难
C.表达了作者对宗教神学的不满D.批判了上帝“创世”说的荒谬
21.
对下表信息理解准确的有
1940年代晶体管催生了改良型助听器和袖珍收音机,预示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50—70年代
第一座商业核电站诞生后的20年间,共有42座核电站提供着美国约4.5%的电力供应
1957、1958年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次年美国发射第一枚太空卫星
1961、1962年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进行了环球飞行,次年美国派约翰·格伦进入太空轨道
 
①便捷廉价的动力推动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体系
②标志着对宏观宇宙和粒子世界认识的新突破
③二战及冷战时期的科技发明推动着社会进步
④太空领域是美苏争夺战略全局优势新制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2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