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二上五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1239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古代希腊诸神雕塑

材料二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一种什么自然观?
(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
(3)普罗泰格拉的主张与材料一的区别是什么?
(4)材料二、三的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要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
——古希腊某哲学家
材料二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雅典城市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材料三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1)材料一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中所涉及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学派的主张有何局限性?
(3)材料二、三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

2.单选题(共11题)

3.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D.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4.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人生而平等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是万物的尺度
5.
“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C.“美德即知识”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6.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名言
A.关注人类道德
B.批评苏格拉底
C.探究社会正义
D.否定神的意志
7.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这位哲人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8.
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出现了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被称为智者学派。该学派探索的主题是(  )
A.自然界B.客观事物的本质
C.“神”的本质D.人和人类社会
9.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的兴趣
B.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C.他们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
D.城邦的发展,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体现
10.
苏格拉底是伟大的思想家,但他没有著作传世,他的思想言行散见于学生的著述中,是他的学生使他名垂青史。中国古代和苏格拉底相类似的思想家是(  )
A.韩非子B.荀子C.孔子D.朱熹
11.
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乃是出于无知”,主张“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普罗泰格拉D.亚里士多德
12.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师徒关系,以下关于他们两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人文主义思想家
B.都注重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C.都属于智者学派
D.后者对前者非常尊重,但不盲从
13.
司马迁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意思是追求认识天和人的关系,这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尤其是古代史上的几位著名思想家,他们表现得更为突出。下面关于他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普罗泰格拉——以人为研究对象
B.苏格拉底——关注人及人的内心世界
C.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
D.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最高级的

3.选择题(共7题)

14.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blank#}1{#/blank#},最小公倍数是{#blank#}2{#/blank#}.
15.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blank#}1{#/blank#},最小公倍数是{#blank#}2{#/blank#}.
16.{#blank#}1{#/blank#}÷24= 38 =24:{#blank#}2{#/blank#}= ()80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17.所有奇数都是质数,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18.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成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供而同步发展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9.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成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供而同步发展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0.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成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供而同步发展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