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省黄冈市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118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7/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朝万历年间,富豪王伯昌及其妻蒋氏有三个女儿,大女儿金花嫁给了官宦子弟,二女儿银花嫁给了富商子弟,只有三女儿翠花违背父命,嫁给勤奋好学但家徒四壁的秀才徐文俊。王伯昌夫妇因此对翠花一家十分不满。
蒋氏六十寿辰时,翠花家里除了三升荞麦以外一无所有。翠花将它做成荞麦馍作为寿礼前往娘家拜寿。
金花和银花分别送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作为寿礼,蒋氏十分高兴,她们俩得到很好的招待。翠花的寿礼只是一篮荞麦馍,当面受到父母的奚落和虐待,并不准王翠花参加寿宴,最终在风雪交加的寒夜,王翠花被父母赶出了家门。
不久,王伯昌卧病不起,蒋氏熬药时不慎引起火灾,王伯昌葬身火海,家产全部烧光。蒋氏无家可归,求助于金花和银花。金花和银花以各种借口拒绝收留,蒋氏只好沿街乞讨……
——摘编自地方戏剧《荞麦馍赶寿》(亦称《翠花女捡过》)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故事背景,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蒋氏遭金花银花拒绝收留后的故事情节,并对该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解释说明。(要求:续写的故事情节要与材料能衔接上,解释说明必须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个方面入手,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街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柚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祺瑞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馄,请段棋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8年发生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样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来往。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祺瑞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
(1)段祺瑞的一生具有复杂的多面性,依据材料予以分析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2.单选题(共5题)

3.
《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帝国元首(皇帝)有如下规定:“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之一”;“帝国元首任期终身”;“帝国元首不得兼任政府官吏,亦不得担任帝国国会议员”;“帝国元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有薪职务、经营商业、执行业务、亦不得担任任何盈利事业之董监事”。由此判断,《德意志帝国宪法》()
A. 规定了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B. 规定了帝国元首的虚君地位
C. 对元首权力的限制有名无实     D. 赋予帝国元首以广泛的权力
4.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5.
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A.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B.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C.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D.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6.
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B.商品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
D.经济发展不平衡
7.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B.法律地位至上
C.法律并非万能D.司法必须公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