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古之君主,爱人民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在民主政治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也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是把天赋之权交付给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3)比较两种思想本质上的不同,以及二者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
材料一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古之君主,爱人民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力全部交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应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民主政体的界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这一社会行使全部的职能。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在民主政治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也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是把天赋之权交付给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斯宾诺莎(1632年—1677年)《神学政治论》
(1)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3)比较两种思想本质上的不同,以及二者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火药的发明要追溯到中古术士的炼丹实践。一般认为,术士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了含有硝石、硫磺和木炭成分的混合物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现象,时间不迟于唐代。……12世纪至13世纪,在宋金元三朝的长期战争中,出现了利用高硝火药冲击波的硬壳爆炸弹以及原始的管形火器。最迟13世纪末,元朝军队已开始装备管形金属火器,此后火药主要用作发射药。……13世纪前后,中国火器技术向周边扩散,间接催生了欧洲的火药武器。16世纪前叶,欧洲火器又经海路传入东亚。17世纪末,清廷掌握的火炮技术接近欧洲水平,但此后便长期停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西方科技异军突起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火药的发明要追溯到中古术士的炼丹实践。一般认为,术士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了含有硝石、硫磺和木炭成分的混合物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现象,时间不迟于唐代。……12世纪至13世纪,在宋金元三朝的长期战争中,出现了利用高硝火药冲击波的硬壳爆炸弹以及原始的管形火器。最迟13世纪末,元朝军队已开始装备管形金属火器,此后火药主要用作发射药。……13世纪前后,中国火器技术向周边扩散,间接催生了欧洲的火药武器。16世纪前叶,欧洲火器又经海路传入东亚。17世纪末,清廷掌握的火炮技术接近欧洲水平,但此后便长期停滞。
——摘编自张文静《追寻古代火药发展的足迹》
材料二 有人曾经统计过近代以前中国科技成就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成就,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在公元1世纪至16世纪这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发明都占据全世界的半数以上,而在16世纪以后,这个比例骤然下降,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陈。——摘编自林晨音《成就灿若繁星16世纪前中国科技一直是“领头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火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西方科技异军突起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4题)
3.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
C.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
4.
明代江南文人热衷于著书,其内容往往都迎合图书市场的需要。此时的热销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科场考试服务的,二是供市民休闲消遣的,三是反映社会各领域生活热点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
A.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 |
B.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 |
C.文人思想活跃,舆论环境宽松 |
D.出版印刷行业利润丰厚 |
5.
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对卢梭而言主要是针对
A.人民主权 |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
C.天赋人权 |
D.人是万物的尺度 |
6.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 |
B.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
7.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的思索,他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之心。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两种东西”体现的思想是
A.星空与道德 |
B.平等与博爱 |
C.自由与理性 |
D.知识与美德 |
8.
西方近代哲学家经典思想纷纭,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莎的“实体说”,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莱布尼兹的“单子论”与“充足理由律”等。与这些哲学家走在同一条思维道路上的是
A.苏格拉底 |
B.但丁 |
C.莎士比亚 |
D.康德 |
9.
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C.“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10.
南京地铁3号线布置了文化艺术墙,内容包括“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除夕夜宴”“大观园”“菊花诗社”等9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场景。据此可知,南京在打造地铁文化时
A.借用了道家思想成就 |
B.利用了明清文学遗产 |
C.运用了传统饮食文化 |
D.引用了魏晋诗歌成果 |
11.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与唐朝诗人朱逵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祭侄文稿》 |
B.《九成宫醴泉铭》 |
C.《怀素自叙帖》 |
D.《多宝塔碑》 |
13.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14.
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对策并付诸实施的是
A.“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可寻” |
B.“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 |
C.“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
D.“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
15.
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这是国人研究日本维新史的名作,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此书早布,可省银二万万两”。这主要反映了:
A.洋务运动由学习欧美转向学习日本 |
B.思想文化能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
C.甲午战后的反思逐渐深入制度层面 |
D.对日本缺乏了解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