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092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单选题(共32题)

2.
……签订,不仅打破了大清帝国的天朝体制,而且还开启了近代不平等的条约制度。文前省略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4.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其中最直接的变化是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B.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C.世界联系密切,成为一个整体D.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6.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下列选项中思想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应有误的是(  )
A.董仲舒新儒学——汉代“大一统”B.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
C.启蒙思想——美国1787年宪法D.***思想——“大跃进”运动
7.
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
A.韩愈和柳宗元B.程颢和程颐C.朱熹和王阳明D.周敦颐和张载
8.
最早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观点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9.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D.造纸术的传播推广
10.
以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是对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
11.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
12.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B.强调个人自由,反对迷信
C.把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D.开始了对人自己的哲学认识
13.
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呼唤
D.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14.
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
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工业革命的开始
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
15.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
对先秦时期诗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与楚辞的出现是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主要成就B.《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C.《诗经》和楚辞的文学风格是一样的D.诗歌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17.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其根本保障是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B.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
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18.
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至今仅存的方块表意字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
C.商代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19.
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A.《三国演义》B.《聊斋志异》C.《红楼梦》D.《儒林外史》
20.
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提出了变异概念
C.摧毁了教会的神学体系D.使人类思想认识发生了飞跃
21.
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的是
①乘火车外出旅行
②开着汽车去郊游
③网上炒股
④网上购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③④
22.
下列人物曾经对量子力学的建立作出贡献的是
①牛顿
②普朗克
③爱因斯坦
④玻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
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哥白尼C.伽利略D.牛顿
24.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制思想界”。这主要指的是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5.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
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
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
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
26.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 )
A.变革思想观念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改革教育制度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7.
“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与科学
②中体西用
③君主立宪
④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②
28.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29.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30.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是因为当时
A.社会尚有复辟帝制的潮流
B.大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
C.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仍未建立
D.传统旧思想、旧文化尚未彻底肃清
31.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陈独秀
①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②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完全否定儒家思想
④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2.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33.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似之处有:①生活的时代相似 ②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③都重视道德教育 ④理论都散见于他们学生的著作中( )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选择题(共7题)

34.下列事例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
35.最易引起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生殖技术是( )

36.最易引起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生殖技术是( )

37.

根据25×5=125、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2.5×5={#blank#}1{#/blank#}   12.5÷5={#blank#}2{#/blank#}

1.25÷5={#blank#}3{#/blank#}    125÷5={#blank#}4{#/blank#}

38.

根据25×5=125、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2.5×5={#blank#}1{#/blank#}   12.5÷5={#blank#}2{#/blank#}

1.25÷5={#blank#}3{#/blank#}    125÷5={#blank#}4{#/blank#}

39.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 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40.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 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