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40年增至3000万吨。
材料二: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
(2)综合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3)材料三所说的“文明”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句话的?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二 每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免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对此恩格斯曾评论:(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分)
(2)材料二是谁提出的?他对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贡献?(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进步性。(4分)
(4)综上所述人文精神的进步历程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日:“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日:“民为贵,社很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
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2.单选题- (共13题)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 B.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
A.介绍并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
B.被誉为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昌盛期 |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
A.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 |
B.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
C.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B.达尔文的进化论 |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D.普朗克的量子论 |
3.选择题- (共11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 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 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