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1)材料一出自***哪篇文章?***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1)材料一出自***哪篇文章?***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2.
“如何走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单选题- (共14题)
3.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
D.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
4.
***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
B.各自具有片面性 |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
5.
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己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A.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 |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
C.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
D.反对盲目排外 |
6.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话语的作用 |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C.有意抬高***的政治地位 |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
7.
***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
8.
《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
9.
在中共二大上,***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A.***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10.
孙中山说:“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为此,孙中山
A.全力投身民国实业发展 |
B.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
C.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 |
D.主张应该“节制资本” |
11.
1930年6月,共产国际在给中共的指示中强调,必须集中精力组建和加强红军,以期将来根据军事和政治形势,去夺取一个或数个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据此可知
A.中国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
B.中国革命探索道路曲折 |
C.中共得到了苏联的援助 |
D.工农红军亟待发展壮大 |
12.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言论
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
C.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提出的 |
D.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
13.
孙中山说:“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由此可见他
A.借助古代政策宣传民生主义 | B.受到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
C.迎合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 | D.经济方面有复古的倾向 |
14.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共经历了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延安整风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三次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犹如一股强风,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下列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识不正确的是
A.讨论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
B.有利于完整准确的理解***思想 |
C.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和***思想 |
D.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
15.
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
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
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
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
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