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是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位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材料四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法家为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统治时需要什么样的思想?为适应这一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什么原则。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归纳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根据所学说明启蒙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8题)
A.说明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性 |
B.揭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替的原因 |
C.肯定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制 |
D.说明大革命加剧了法国的社会动荡 |
A.五四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思想启蒙 |
B.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C.先进的中国人采用不同方式救国 |
D.中国革命应由政治领域转向教育领域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
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
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 |
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
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 | 荷兰(%) | 英国(%) | 美国(%) |
1890年 | 工业 | 32 | 43 | 24 |
服务业 | 32 | 41 | 38 | |
1998年 | 工业 | 22 | 26 | 23 |
服务业 | 78 | 72 | 74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
B.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
C.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
D.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
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 |
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
A.科技发展推动理学发展 |
B.理学思想影响传统科技 |
C.理学思想依据客观规律 |
D.沈括开启北宋理学之源 |
A.罗马教皇朱理二世 | B.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
C.浪漫主义作家雨果 | D.建筑师布鲁内列斯齐 |
A.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 |
B.认为资产阶级可以保留自己的立场 |
C.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 |
D.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 |
A.爱情故事是中西方表达思想自由的共同题材 |
B.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英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
C.戏曲表演是中西方传播人文思想的首要方式 |
D.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都出现人性解放的追求 |
A.启蒙运动催生自由贸易 |
B.启蒙思想家反对干预经济 |
C.重商主义阻碍经济发展 |
D.经济政策是启蒙思想核心 |
A.君权神授 |
B.基督教思想 |
C.启蒙思想 |
D.马克思主义 |
国别 | 代表 | 主张 |
古希腊 | 亚里士多德 | 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 |
古罗马 | 盖尤斯 | 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
荷兰 | 格劳秀斯 | 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
英国 | 霍布斯 | 国家起源于契约。 |
德国 | 康德 | 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 |
A.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
B.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 |
C.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 |
D.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
A.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 B.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 |
C.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 | D.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 |
A.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
B.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
C.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
D.演说术的兴盛使希腊法庭与议会迷失了正义 |

A.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宗教改革运动的展开 |
C.启蒙运动的开始 |
D.工业革命的进行 |
A.缺乏创新和逻辑 |
B.与农业息息相关 |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D.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 B.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
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 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
A.明朝传统科技的进步 | B.科举制对科技的促进 |
C.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 | D.海禁政策被政府否定 |
A.汉赋和唐诗 |
B.风俗画和文人画 |
C.话本和小说 |
D.元曲和傩戏 |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
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 |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
B.顺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 |
C.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
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A.把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
D.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取得统治地位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