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十七)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0747

试卷类型:假期作业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到来,科技革命的到来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材料三 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赛缪尔·约翰逊有点愤怒地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将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完成……”不过在当时,“新的方式”只存在于英国。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犯罪有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838年上升为3.8%,1843年达到4%。……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五 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

——摘自1873年4月7日《申江陋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结合中国当时的思想文化状况分析为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
(3)材料三中“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实际上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赛缪尔关于“‘新的方式’只存在于英国”的说法?
(4)据材料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5)据材料五,说明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与生活
泰坦尼克号,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设计、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该船是奥林匹克级邮轮的第二艘巨大豪华客轮,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1912年4月14日,这艘被称作为“永不沉没的船”和“梦幻之船”载着1324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处女之航中与冰山相撞,并于4月15日在北大西洋沉没,1523人葬身海底,该海难也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百年来,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科技与扩张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科技与全球化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会可能出现哪些科技成果?简述这些成果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单选题(共19题)

3.
观察下列图片,对于图片蕴涵的历史结论正确的是( )

A.两项重大发明都是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果
B.两项重大发明科学理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两项重大发明所体现的科技含量不同
D.两项重大发明创造体现的过程是相同的
4.
(题文)安德鲁·乌尔在1835年解释说:“工厂体系的原则……就是用‘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将工序分割至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这反映出工厂体系
A.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有利于保障工人权利
D.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
5.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牛顿创立近代力学体系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6.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7.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8.
下图所示的通讯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讯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世界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9.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从而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11.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塑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
A.都在科学领域具有突破性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西学东渐”历程开启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12.
列宁说:“达尔文的著作最后把上帝从自然界赶走了,生物科学便站立起来了。”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对生物学发展的贡献
B.生物科学真正确立的标志
C.进化论在打击神学中的作用
D.进化论思想被所有人接受
13.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创造出了大量的先进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自然科学的成就中,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是
A.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瓦特制成了改良型蒸汽机
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D.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4.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哥白尼
15.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16.
物理学是一门探索自然奥秘的学问,“使人类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微观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这句话评价的科学理论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哥白尼的日心说
17.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说明
A.欧洲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商品输出是世界市场的纽带
D.科技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18.
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
A.经典物理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现代信息技术
19.
美国《时代》杂志曾把某一年的年度人物称号送给了所有潜伏在网络的“你们(you)”,准确地说,应该指我们。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每年多达数亿人次,位居世界前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家庭电脑的普及
B.网络信息丰富而且可靠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
20.
他的著作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指的是谁的哪一部著作
A.林耐的《自然系统》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
21.
近日,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将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独立成册发行,其内容在西方引起不小的震动。日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日记是个人的回忆录,属于口述史料
B.日记是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
C.日记和其他史料一样,都需要进行甄别
D.日记属于无意史料,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3.选择题(共3题)

22.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23.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24.

如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