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总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更加坚定了中国四万万同胞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
材料三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在他之前,已有六位美国总统曾经访问中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驼峰航线的作用,并指出它所反映的中美关系。(8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特征。(6分)
(3)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谁?(3分)
(4)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8分)
材料一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总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更加坚定了中国四万万同胞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
材料三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在他之前,已有六位美国总统曾经访问中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驼峰航线的作用,并指出它所反映的中美关系。(8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特征。(6分)
(3)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谁?(3分)
(4)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8分)
2.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10分)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6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5分)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10分)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6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5分)
2.单选题- (共18题)
3.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上述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
A.司法主权 | B.关贸主权 | C.军事主权 | D.领土主权 |
4.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 |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5.
下列图片分别呈现了如下历史场景:1842年8月道光帝派钦差耆英、伊里布星夜兼程与英国人共同缔结‘万年和约’;1860年圆明园还在燃烧,奕带着咸丰帝的使命与列强缔结了“城下之盟”;1898年,李鸿章与英国人签订条约。上述历史场景均涉及






A.香港问题 | B.东北问题 | C.台湾问题 | D.西北问题 |
6.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
B.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粉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围剿” |
C.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D.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7.
新民主主义时期出现了很多仍需要我们来弘扬的时代精神。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延安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④③②
①五四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延安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④③②
9.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是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C.《共产党宣言》 | D.《资政新篇》 |
10.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 |
B.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
C.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
D.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
11.
实现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的事件是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
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
C.1993年举行的“汪辜会谈” |
D.1995年江泽民提出推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
13.
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A. 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 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 “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D. 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A. 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 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 “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D. 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14.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指出:“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以下各项是对“新的篇章”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中美关系的发展迎来了一帆风顺的新局面 |
D.为中美正式建交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
15.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此次访问
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
B.倡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
C.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 |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16.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这样的举动( )
A.是卖国的,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 |
B.是可笑的,置民族尊严大义于不顾 |
C.是得体的,民间交流有利于两国关系改善 |
D.是正常的,中美关系已经亲密无间 |
17.
1946年3月,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学院演讲中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里说的“铁幕”指的是
A.德国纳粹死灰复燃 | B.美国在欧洲推行霸权 |
C.欧洲开始联合自强 | D.苏联在欧洲扩张势力 |
18.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说: 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你认为默克尔说的“最幸运”的原因应该是
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 | B.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
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 | D.德国揭开了国家统一的序幕 |
20.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关于这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大会议上的发言 |
B.这次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
C.这次会议提出的外交思想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D.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
3.选择题- (共9题)
21.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下对白居易《卖炭翁》中的诗句体现的经济学道理理解不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