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B组(上海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9952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0/8/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公报宣称: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
问题:
(1)“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2)能够“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措施有哪些?
(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2.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问题:
(1)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3)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是否会维持原判?为什么?

2.单选题(共8题)

3.
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
B.雅典的广场
C.美国的国会山
D.英国的法院
4.
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一文明包括
A.楔形文字、《查士丁尼民法大全》B.拉丁字母、《汉谟拉比法典》
C.拉丁字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D.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5.
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的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
A.工部局B.巡捕房
C.公董局D.上海道台
6.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D.鸦片战争
7.
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8.
右侧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9.
图反映了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新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B.泰勒C.比尔•盖茨D.洛克菲勒
10.
山东南山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选择题(共6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请你谈谈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2.由5个一,9个十分之一,2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13.由5个十和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写作是(    )
14.由5个十和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写作是(    )
15.58.1里包含了(    )个千分之一.
16.58.1里包含了(    )个千分之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