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983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1/5/3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37分)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是紧密联系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四:图为1998~2007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共同特征。(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征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3分)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背景?(6分)
⑷材料四反映了什么信息?(4分)综合以上材料,你对社会保障问题有何认识。(4分)
2.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44年8月至10月,美、英、苏、中四大国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拟定了关于建立联合国的建议案。与会国并达成以下协议:一、鉴于国联全体一致原则对维护国际和平失败的历史教训,联合国大会重要决议只需得到会员国的2/3多数通过即可,大国为常任理事国并享有否决权,所有会员国必须接受安理会决议的约束并予以执行。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以促进国际合作。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试各举出一例说明“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6分)
(2)材料二中的“建议案”“协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宗旨的背景是什么?(6分)中国能出席四大国敦巴顿会议的原因是什么?(3分)

2.单选题(共7题)

3.
(题文)英国学者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中指出:“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受“美国的爱国者”的影响,英国出现了()
①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
②“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③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④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改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4.
1927年4月,蒋介石第一次成为了美国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图)上面有简单的人物介绍::GENERALCHIANG KAI-SHEK (蒋介石将军“……roseout of the sun-set”(在孙陨落之后升起),关于这个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此时之所以能成为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并取得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B.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实际掌控者
C.第五次围剿取得胜利,迫使红军长征
D.大举进攻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
5.
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6.
1984年冬天,南非的图图主教在纽约的一次演讲时说:“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这主要表明
A.种族观念是种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B.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C.宗教曾充当殖民扩张的工具
D.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显著标志
7.
《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完善B.印刷术的发展
C.造纸术有突破D.图书成为商品
8.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9.
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   )
A.项王、项伯、亚父、沛父、张良
B.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父、张良、亚父

3.选择题(共5题)

10.小龙去鹤地水库度假,一天清晨,发现在水库水面上有一些雾气,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材料二:在18,19世纪,欧美农业飞速发展。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土地大量由农业工人耕种,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12.若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在它的一条边上,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13.若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在它的一条边上,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14.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 M地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