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科测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976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公民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地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
问题:
(1)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采取怎样手段由“国王的国家”转变为“公民的国家”?
(2)你认为这一转变有怎样的实质意义?
2.
人口问题

今年世界人口突破70亿。人口的增加让中国等国家享受到“人口的红利”,即充足的劳动力成为经济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历史上劳动力的匮乏一直成为困扰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问题:
(1)图表反映了历史上人口增长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这一特点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
(3)18—19世纪下列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如何解决所需要的劳动力问题?
①英国____________;  ②美国____________;    ③俄国____________。
3.
文明互动与社会转型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用“东学西渐”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古代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2)结合材料回答“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具体表现。
(3)依次介绍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刺激下“西学”传入中国的情况。
(4)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2.单选题(共19题)

4.
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父亲的罪名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为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
A.保护弱者的原则
B.权利平等的原则
C.行为归责的原则
D.注重证据的原则
5.
马克思说:“美国内战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相处了。”这两种制度的矛盾主要是指
A.提高关税与降低关税的矛盾
B.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宗主国的矛盾
C.北方资本主义制度与南方奴隶制的矛盾
D.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6.
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国家分裂现状的矛盾
C.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7.
“当发现新航路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这位英雄就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8.
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准确含义是
A.东方落后于西方
B.东方成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C.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亚洲国家按西方的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
9.
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经济手段发生变化的是
A.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变为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由赤裸裸的的掠夺转为经济、军事入侵相结合
C.由建立本国资本主义制度转为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由输出商品转为输出资本
10.
下表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趋势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增加促进投资
D.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
11.
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说道“垄断法终止了王权在创造专利上的特权,在历史上比单纯对国王权力的制止更加重要。 … …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 …现在舞台已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这段材料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法令限制了王权,保障了君主立宪制度
C.垄断法的产生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
D.良好的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
12.
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图表直接表现的是

A. 生活方式的变化     B. 思想观念的变化
C. 社会关系的变化     D. 产业结构的变化
13.
19世纪末,促进美德日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市场广阔B.大量的战争赔款
C.采用新技术、新设备D.政府干预经济
14.
建立在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实验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A.B.C.D.
15.
"五代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持有这一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6.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17.
1787年美国制定的《合众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源自于
A.伏尔泰B.卢梭C.洛克D.孟德斯鸠
18.
(题文)“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对这段的较为准确的理解是
A.只有除旧,才能布新
B.只有破除落后思想,学习先进思想才能真正救国
C.只有引进先进思想,武装国人头脑才能挽救中国
D.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国
19.
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的表述是
A.英美两国对抗德国的组织B.英美两国控制下的帝国主义集团
C.帝国主义国家反苏的机构D.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20.
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年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为纪年方法的是
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兴”   
③“贞观之治”   
④“开元盛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1.
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史学界认为是“信史”,是由于
A.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B.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
C.大量青铜器的出土
D.铁制农具的出土
22.
下列文物中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最为重要作用的一项是
A.
B.
C.
D.

3.选择题(共12题)

23.

一个角为53°,则这个角的余角是{#blank#}1{#/blank#} .

24.

DNA聚合酶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需跨过{#blank#}1{#/blank#}  层磷脂双分子层.

 

25.

DNA聚合酶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需跨过{#blank#}1{#/blank#}  层磷脂双分子层.

 

26.

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4cm,线段BC=3cm,则线段AC=(  )


27.

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是AB的中点,N是DC的中点,MN=a,BC=b,那么AD等于(  )

28.

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是AB的中点,N是DC的中点,MN=a,BC=b,那么AD等于(  )

29.

如图,某汽车公司所运营的公路AB段有四个车站依次是A、C、D、B,AC=CD=DB.现想在AB段建一个加油站M,要求使A、C、D、B站的各一辆汽车到加油站M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则M的位置在(  )

30.

如图,AB、CD交于点O,∠AOE=90°,若∠AOC:∠COE=5:4,则∠AOD等于(  )

31.

已知1cm3的氢气重约为0.00009g,一块橡皮重45g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cm3的氢气质量;

(2)这块橡皮的质量是1cm3的氢气质量的多少倍.

32.

在平面上,如果点A和点B到点C的距离分别为3和4,那么A,B两点的距离d应该是(  )


33.

在平面上,如果点A和点B到点C的距离分别为3和4,那么A,B两点的距离d应该是(  )


34.

已知∠α=40°36′,则∠α的余角为{#blank#}1{#/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