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6分)在自由贸易的大门打开之前,贸易保护主义就一直是各个国家在关键时刻保护本国产业的盾牌。阅读材料
材料一:航海条例(Navigation Acts),英国历史上关于航海贸易的一系列立法。1651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
——主要摘自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二: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1860年英法还签署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四:关贸总协定的序言明确规定其宗旨是: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摘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英中两国颁布的法令的内容,(4分)结合所学概述这二种法令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6分)
(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中英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的不同的经济政策(4分),它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三中的政策对中国产生有何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贸易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6分)
材料一:航海条例(Navigation Acts),英国历史上关于航海贸易的一系列立法。1651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
——主要摘自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二: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1860年英法还签署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四:关贸总协定的序言明确规定其宗旨是: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摘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英中两国颁布的法令的内容,(4分)结合所学概述这二种法令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6分)
(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中英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的不同的经济政策(4分),它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三中的政策对中国产生有何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贸易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6分)
2.
(2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等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材料三: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有效地共同对日作战;第二,在战时和战后,为了筹建国际组织和在东方实现稳定和繁荣,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赫尔
材料四:中国代表团在《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的基础上又提出了7点补充建议,其中有3点被美、英、苏3方所接受,对联合国具有重要意义,后被作为4国一致同意的建议案的补充条文一同提交到旧金山会议审议,并被采纳列入联合国宪章中。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中国直接参与的国际政治会议的名称(4分);与二战前相比,此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有何变化,除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外,有何其他具体表现?(8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二战期间促使中国的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的因素(6分)。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的真实目的。(8分)
材料一: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等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材料三: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有效地共同对日作战;第二,在战时和战后,为了筹建国际组织和在东方实现稳定和繁荣,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赫尔
材料四:中国代表团在《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的基础上又提出了7点补充建议,其中有3点被美、英、苏3方所接受,对联合国具有重要意义,后被作为4国一致同意的建议案的补充条文一同提交到旧金山会议审议,并被采纳列入联合国宪章中。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中国直接参与的国际政治会议的名称(4分);与二战前相比,此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有何变化,除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外,有何其他具体表现?(8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二战期间促使中国的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的因素(6分)。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的真实目的。(8分)
2.单选题- (共6题)
3.
(题文)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指出1843年前后中国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
B.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
D.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
4.
2013年6月江西省宜黄县档案馆整理中发现了8枚货币,其中“贰角”面值硬币的材质为银元类,正面中央为面值,上下分别为“■■■■■共和国”(■为模糊不清的字)和“公历一九三■年”;背面为地球、镰刀、斧头、五角星、嘉禾图案及“每五枚当壹元”。货币的发现是革命战争的历史见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货币虽是实物史料,但不是第一手资料 |
B.货币推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 |
C.流通时间推测在1937年国共合作后 |
D.见证了抗日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
5.
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历史信息叙述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①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召开
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加
③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精神
④都主张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⑤中国在会议上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了解,发展了关系

①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召开
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加
③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精神
④都主张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⑤中国在会议上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了解,发展了关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6.
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 |
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 |
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 |
7.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欧洲中世纪的Romance,“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在东方文艺中也一直有着重大影响,下列东西方文艺创作中具有“罗曼蒂克”风格的是
①屈原的《离骚》
②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雪莱的《西风颂》
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①屈原的《离骚》
②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雪莱的《西风颂》
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④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