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 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浪潮”……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列举宋代两项主要科技成就。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浪潮把“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主要表现。(6分)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材料一 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 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浪潮”……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列举宋代两项主要科技成就。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浪潮把“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主要表现。(6分)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4分)
2.
(26分)“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美日英关系体现着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也是大国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与图2之间是什么关系?图1争夺的焦点是什么?图2对美日关系演变产生什么影响?(10分)
材料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2)材料二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4分)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乘他们的黄金没有靠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四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3)材料四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4分)
(4)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政策?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分)
材料五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下面是二张有关中国在二战中的照片:
(5)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请再举一例类似以上信息的史实。(2分)
材料一

(1)图1与图2之间是什么关系?图1争夺的焦点是什么?图2对美日关系演变产生什么影响?(10分)
材料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2)材料二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4分)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乘他们的黄金没有靠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四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3)材料四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4分)
(4)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政策?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分)
材料五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下面是二张有关中国在二战中的照片:
(5)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请再举一例类似以上信息的史实。(2分)

2.单选题- (共5题)
3.
(题文)美国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认为:“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据此,作者认为应该建立()
A.三权分立结构 | B.联邦体制 |
C.邦联体制 | D.责任内阁制 |
4.
1937年,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在观战(淞沪会战)一个月后,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这说明
A.中国人民的积极抗战有利于争取国际理解和支援 |
B.在民族利益面前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有助于抗战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
D.美国的参战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
5.
《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多丽丝·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搜狐博客写道:从目前看,只有中国在几年前就已经确定了新一代领导人。并且在随后的五年间积累治理国家的经验,实际参与现行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比如跨越两届领导人的“十二五规划”,确保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这表明( )
A.西方政治制度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 |
B.中国的政党制度有其特有的优势 |
C.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D.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少于中国政治制度 |
6.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由此可见通商口岸( )
A.不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近代化 |
B.瓦解了农耕经济与手工业的联合 |
C.改变了所在区域的城乡经济结构 |
D.是当时中国对外交流的唯一窗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