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25分)古今中外,爱情、婚姻、家庭成为人们永恒的追求和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情、婚姻、家庭的观念和形态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是高贵的天神,还是半人半神的大英雄,亦或是人间的凡人,面对爱情都会如飞蛾扑火般热烈追求,不惜改变形状,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可见古希腊人对爱情的崇尚,但同爱情相比婚姻则远没有那般崇高伟大,婚姻往往伴随着功利、嫉妒、报复等不美好的东西。
——《从古希腊神话看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材料二 (在19世纪的西欧)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父母一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当有了一个在新地方安居的机会时尤其如此。……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
——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材料三(中国)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他种之观念。”
——1905年《女子世界》第2期
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爱情观、婚姻观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西欧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的发展特征,并简要说明其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4) 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一 不论是高贵的天神,还是半人半神的大英雄,亦或是人间的凡人,面对爱情都会如飞蛾扑火般热烈追求,不惜改变形状,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可见古希腊人对爱情的崇尚,但同爱情相比婚姻则远没有那般崇高伟大,婚姻往往伴随着功利、嫉妒、报复等不美好的东西。
——《从古希腊神话看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材料二 (在19世纪的西欧)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父母一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当有了一个在新地方安居的机会时尤其如此。……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
——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材料三(中国)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他种之观念。”
——1905年《女子世界》第2期
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 年代 | |||
1949——1966 | 1967——1976 | 1977——1986 | 1987——1996 | |
家庭出身 | 26.6 | 28.8 | 12.66 | 15.6 |
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5 | 13.9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爱情观、婚姻观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西欧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的发展特征,并简要说明其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4) 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何以见得“树墩还还是可以萌发”的?(9分)
(2)材料二中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6分)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何以见得“树墩还还是可以萌发”的?(9分)
(2)材料二中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6分)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材料二 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和平是恐怖(核武器)生产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的贡献。(9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式武器(核武器)如何“改变了国际关系”。(6分)
材料一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材料二 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和平是恐怖(核武器)生产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的贡献。(9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式武器(核武器)如何“改变了国际关系”。(6分)
4.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材料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并请说明之。(9分)
(2)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材料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材料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并请说明之。(9分)
(2)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2.单选题- (共6题)
6.
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最准确的是
国家 | 1890 | 1900 | 1910 | 1920 | 19 33 |
英国 | 11.2 (29.9%) | 13.5 (32.8%) | 15.3 (34.9%) | 16.6 (37.3%) | 18.7 (39.2%) |
美国 | 9.6 (15.3%) | 14.2 (18.7%) | 20.3 (22.0%) | 27.4 (25.9) | 45.1 (32.8%) |
德国 | 5.6 (11.3%) | 8.7 (15.5%) | 12.9 (20.O%) | 15.3 (35.7%) | 20.7 (30.2%) |
俄国 | 4.3 (3.6%) | 6.6 (4.8%) | 10.2 (6.4%) | 4.0 (3.1%) | 36.5 (20.2%) |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890—1917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 |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
7.
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这表明卢梭
A.要求重订社会契约 |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
C.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 |
D.要求实行均贫富 |
8.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9.
有学者说维新派“民权是发挥近代民族国家作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种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这表明维新派认为( )
A.民权是实现救亡图存手段 |
B.实现民权与保护人权矛盾 |
C.个人权利自由是民族归宿 |
D.民族问题本质是保护人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