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95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欧洲此间宗教冲突、民族屠杀,各国间的王位争夺战争,他们顾不上我们。所以我们还经得起内部折腾,倒下去还能起来。但是英国资产阶级英命和工业革命成功后,事情就不一样了。到清朝末期,西方人过来了,如狼似虎,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在20世纪初可能就被西方人肢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材料三: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事件发生初期时媒体称之为“昆明火车站砍杀”,已造成29死143伤。
——百度词条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采取什么措施巩固边境安全?
(2)结合材料二和中国近代的历史,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成功后,“事情”有什么“不一样”?(4分)“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现代应该如何缓和民族矛盾,保障国家安全?
2.
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最大的邻国。阅读材料,加深对两国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左宗棠作了三路出击收复伊犁的部署,并于1880年5月移营哈密。7月,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经过半年多的“虎口索食”般的反复交涉,双方代表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是巩固革命胜利的两个基本条件。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外交文选》
材料三:中俄成为战略伙伴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它有别于美日同盟等当今世界的所有军事同盟,也是一目了然的。中俄的“结伴不结盟”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是让西方人开眼的21世纪大国关系。
——摘自《环球时报》社评(201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左宗棠为解决新疆危机所做的主要贡献。
(2)写出材料二中“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的名称并概括该条约签订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俄新型国家关系。

2.单选题(共16题)

3.
“比较学习”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则称美国的新政体是“君主制的新版本”。对比英国和美国政体,我们发现
A.英美两国的最高权力中心都是议会
B.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议会负责
C.英美两国都是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美两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4.
“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C.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D.导致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5.
以下是一个国家国歌的歌词: “God save our gracious Queen, Long live our noble Queen, God save the Queen: Send her victorious, Happy and glorious,”国歌往往记录了一个国家一段历史中最重大的事情。它最有可能是哪一个国家的国歌?
A.英国B.美国
C.法国D.德国
6.
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C.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7.
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某一会战示意图,该会战是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8.
下图是张乐平先生1938年5月创作的漫画,其创作主要意图是
A.庆祝日本侵华计划破产
B.坚定民族抗战必胜信念
C.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歌颂军民合作首战告捷
9.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关于中国抗战表述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C.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的首次大捷
D.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0.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日本内阁方房长官称对中方二战结束69年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感到疑惑,曾有日本学者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C.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11.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歌词“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出共同的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B.“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12.
“今天是一九七九年元旦。我们代表祖国大陆的各族人民,向诸位同胞致以亲切的问候。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这段文字应出自
A.《国共合作宣言》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告台湾同胞书》
D.“九二共识”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6年《论十大关系》
D.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4.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到1979年正式建交,这一期间中美关系一直处于“爬行”阶段,中美关系进展缓慢的原因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B.中美在台湾问题上争议
C.受到美苏关系制约D.中日敌对关系阻碍
15.
2014新年以来,支持黎巴嫩政府的议会多数派与以真主党为首的反对派的冲突持续升级。这是自黎巴嫩内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冲突。鉴于黎巴嫩的安全形势,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对黎巴嫩当前的冲突和动荡局势深表关切,强调必须维护黎巴嫩的安全和主权。安理会敦促所有各派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要采取有损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暴力行为。以上材料表明了
A.美国强权政治完全操纵国际政治格局
B.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
C.平等协商,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D.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弱
16.
孙中山《国民党一大宣言》:“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解读错误的是
A.民权是指具有平等普遍民权
B.国民党已成为统一全国的执政党
C.指出西方资本主义民权弊端
D.重视工农的力量
17.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一个“防疫地带”的方案: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芬兰建立“防疫地带”。其主要意图是
A.阻止德国东山再起,彻底削弱德国B.阻止俄国革命的扩散
C.制衡英国,称霸欧洲大陆D.支持欧洲民族解放运动
18.
史学研究一般可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史料解释”等环节。下列情况属于史学研究的“史料收集”的是
A.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分封制相比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D.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到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