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荷兰人而论,根据公司从国会收到的特许状的务款,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公司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公司在和土著统治者打交道以及成功地驱逐畏缩的葡萄牙人时,充分利用了这些权力……。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国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人民日报》(2010年3月1日)
材料三 1870年,约翰·D·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1879年底,标准石油公司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市场,正是此时,洛克菲勒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在多德的“托拉新”理论指导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又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托拉斯则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洛克菲勒成功就造就了美圆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一一垄断时代。
一一据《货币战争2》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原因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垄断组织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就荷兰人而论,根据公司从国会收到的特许状的务款,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公司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公司在和土著统治者打交道以及成功地驱逐畏缩的葡萄牙人时,充分利用了这些权力……。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国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人民日报》(2010年3月1日)
材料三 1870年,约翰·D·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1879年底,标准石油公司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市场,正是此时,洛克菲勒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在多德的“托拉新”理论指导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又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托拉斯则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洛克菲勒成功就造就了美圆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一一垄断时代。
一一据《货币战争2》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原因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垄断组织的不同之处。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11月张伯伦的亲信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对德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1938年9月27日张伯伦发表广播讲话:“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材料二丘吉尔在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中指出: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战斗,直到把笼罩阴云于大地的一切敌人消灭为止……任何为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国家或人民,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援.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三

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照片
(1)材料一中张伯伦为避免英国卷入战争,采取了什么行动?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英国政府对外政策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有何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怎样的处理。
材料一 1937年11月张伯伦的亲信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对德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1938年9月27日张伯伦发表广播讲话:“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材料二丘吉尔在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中指出: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战斗,直到把笼罩阴云于大地的一切敌人消灭为止……任何为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国家或人民,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援.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三

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照片
(1)材料一中张伯伦为避免英国卷入战争,采取了什么行动?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英国政府对外政策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有何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怎样的处理。
2.单选题- (共10题)
3.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罗马帝国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这与19世纪后期欧洲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的差别一样。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是否
A.把提高本国的经济实力作为主要目标 |
B.因扩张引发了国际间的殖民战争 |
C.以整个世界作为殖民活动的舞台 |
D.改变殖民地的社会体制和结构 |
4.
《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 蕴含着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 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 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 蕴含着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 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 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5.
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给友人文海的书信中提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予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予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该材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
A.仍主张严禁鸦片 |
B.赞同鸦片种植,主张维护朝廷的利益 |
C.仍主张师夷长技 |
D.反省了鸦特战争失败的原因 |
6.
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 人研制 “飞船” 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申报》附送)画师只能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右图)。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 |
B.通俗报刊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
C.清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先进科技 |
D.报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真实性 |
7.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l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一现象表明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
C.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
D.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而大量内迁 |
8.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甄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遑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时间 | 国家 | 时间 | 国家 |
1955年 | 阿富汗、尼泊尔 | 1958年 |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
1956年 | 埃及、叙利亚、也门 | 1959年 | 苏丹、几内亚 |
1957年 | 斯里兰卡 | 1960年 |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甄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遑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①③ | B.①② | C.⑦③ | D.③④ |
9.
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 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因此,“各国共产党如果反对这项计划,就无异站到赞同贫困、饥饿、自暴自弃和混乱的地位上去了。”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专注改善民生并稳定社会秩序 | B.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接受 |
C.不再注意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 D.较之于以往政策更具有隐蔽性 |
10.
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备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其中,科技教育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皿等国家。这次出访潮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 | B.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 |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1.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逐渐形成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庞大文化体系,从十九世纪上半时开始,儒家学说合法的生存根基逐渐丧失,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末废科举考试制度,基本上切除了儒学和政治的连接 |
B.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东渐,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生活规范 |
C.西方近代科学影响下,儒学的真理地位受到人们的怀疑 |
D.报纸、电影和杂志出现后,儒学的传播途径逐渐萎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