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广东清远高三上期期末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954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6/7

1.简答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威尼斯的的原因。并以英国为例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1853年清政府尝试过内债,在山西、广东等省,议行“劝借”……“规定如能自一万捐至数万、十万两者,随时由官府按照银数,立即奏请奖励。如有不愿请奖者,除由官府按数给予借贷印票,分年归还外,仍按照银数多寡,分别建坊给匾,以示优奖”。……内乱结束之后,各省借口“库款支拙”改由官府奏请给奖,有些绅商则由朝廷以官爵进行偿付。……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想发行“昭信股份”国债时几乎无人问津。
——摘编自陈志武《治国的金融之道》
(3)根据村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清政府发行国债的背景及其特点。为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还想发行国债时却几乎无人问津?
(4)结合上述历史材料,概括货币(政策)变化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材料一 (父司马谈任太史令)司马迁十岁通读古文经典。他一生三次重大游历:
(1)二十壮游之旅,南游长江、淮河地区,登上会稽山,考察大禹墓地;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讨学问,寻访孔子遗风;到了陈胜、刘邦和韩信等人故乡,仔细调查他们事迹……
(2)不久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几年后)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今天四川南部),往南经云南、贵州一带,途中了解西南一带的情况。
(3)司马迁曾多次跟随汉武帝出巡关中、关东,大河上下,他沿途注意发信黄帝炎帝的传说、以及寻找夏商周三朝、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等前代资料。
——张大可《司马迁评传》
材料二司马迁盛言:“陵(李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完成对《史记》撰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替李陵辩护的原因。为什么说《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没有真正参透“西学”的情况下,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传到北京之后……
——李明海《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
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的“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权利来源、权利主体、权利制约以及人性认识等方面的不同
(2)材料中的“政党革命”是指什么?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自由主义“早夭”给“政党革命”的原因?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向以独裁者自居。他即位不久就宣布:“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二十六年中没有投入战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1890年,他罢免了俾斯麦;第二年法国因为害怕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开始与俄国谈判,终于在1893年签订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
材料二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的话,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特将军《我们的前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单选题(共4题)

5.
对下图漫图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
B.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C.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趋严重
D.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
6.
18世纪,英国等欧洲列强已经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商业利益。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都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是,第一拨工业化生产出现。据材料,这一生产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广阔的海外市场
B.市民生活需求
C.原手工作坊的技术积累
D.优越的政治制度
7.
“由洋务运动所造成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深刻地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体的根基。”这段材料(   )
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
B.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发展   
D.叙述了近代主流意识形态
8.
《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卿大夫的崛起
D.士阶层的崛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