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952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
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两段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商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2.
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极端的掠夺性
B.统治的残暴性
C.无限的扩张性
D.竞争的激烈性
 
3.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天朝上国”受尽屈辱,知道了厉害。太平天国起义加剧了清王朝的危机。统治者逐渐醒悟:也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启用汉族精英,学会与洋人打交道才能复兴。失败的战争,弱国的外交、军备的购买、工厂的筹建等等,把洋务领袖推向国门前沿和国际社会。他们是中国人中真正知道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列强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第一代,在鼎力于王朝免于奔溃的过程中,成为集政治上无可奈何和军事、外交、经济等移花接木地创新于一身的,为近代化奠基之巨臂。
——聂幼犁《建设民族复兴下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既然引进和发展了先进生产力,便会自然地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于是发展同世界各国交往并制成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轮船、铁路、电信工具等自是必然趋向。应该承认,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哪怕是雏形),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跟纽带,必然的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洋务运动的观点。(要求:对此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和已有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论述题(共1题)

4.
从图片中感知历史。以下图片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事件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作用),并以图三为例展开说明。(要求:紧扣主题,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3.判断题(共1题)

5.
下图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

对上图解读错误的是
A.20世纪初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纽约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最快
C.上海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最低
D.伦敦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最高

4.单选题(共14题)

6.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
A.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7.
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雇佣关系在行业、区域和规模上呈扩张趋势
B.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工商业市镇在数量、地域上有明显增加
8.
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    )
A.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商品经济的发展
9.
李守德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
A.其仁孝谦和,被举荐为孝廉
B.在长安夜市里摆地摊,生意兴隆
C.在官营手工工场买了一件丝绸长袍
D.为岳父贺寿,买了一个青花瓷瓶
10.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
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C.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说明坊市界限仍未打破
D.经商的人很多
11.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作《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印第安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12.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    )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
在今天的生活里,人们已经在普遍地使用塑料和人造纤维,这项发明出现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D.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
14.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事件发生在19世纪初英国伦敦普通低层妇女玛丽身上可能性最小的是(    )
A.每天用电烤箱为家人准备面包等晚餐
B.听说有一部已经实施的《工厂法》
C.十岁的儿子找了一份工作
D.每天要到附近的工厂上班
15.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经济危机造成社会混乱
B.工业时代社会压力增大
C.工人希望少生孩子尽快脱贫
D.大机器时代人们精神的困惑
16.
分析下面1880年至1930年中日经济增长比较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国民收入(亿元)
年增长
率(%)
人口(千人)
年增长
率(%)
人均收入(元)
年增长
率(%)
 
1880年
1930年
1880年
1930年
1880年
1930年
中国
143.43
257.98
1.21
377636
500789
0.58
38
51.5l
0.62
日本
18.08
149.95
14.32
38437
69240
1.18
47.04
216.56
3.10
 
A.说明人口增长过快影响近代化发展
B.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生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
C.中日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主要与两国近代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同有关
D.长期战乱对中国近代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
17.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④
18.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19.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国务院发回的电报中说:“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去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这表明(    )
A.美苏不存在现实的矛盾冲突
B.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美苏“冷战”的开始
D.美国力图称霸全球

5.选择题(共3题)

20.

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21.

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22.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个是分解因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判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