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6题)
1.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一段讲演:“推举某人担任公共职务的原因不是由于他是特定阶级的成员,而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真实才能。只要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没有人会由于贫穷而在政治上一文不名。”材料反映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
A.具有直接性 | B.具有平等性 | C.将权力集中 | D.有阶级局限 |
2.
英国威廉三世当政期间(1688~1701年),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挑选,而变成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为国王提供咨询。这表明当时
A.内阁权力超越国王 | B.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
C.议会成为行政机关 |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
3.
《威廉二世》一书中提到:威廉想避免第二个俾斯麦出现,因为他认为俾斯麦过于专横——所有官员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会见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后,俾斯麦一直猛烈批评威廉的政策。这一描述反映了
A.联邦制下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 | B.相权已经高于皇权 |
C.德意志资产阶级代议制很不完善 | D.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
5.
洪仁轩在禁止使用奴婢时说:“禁溺子女,不得已难养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这表明洪仁轩
A.决心破除封建制度 | B.施政设想中有人本主义色彩 |
C.希望实现人人平等 | D.承认妇女儿童的经济价值 |
6.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这些现象集中出现的背景是
A.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 | B.台湾被日本强行占据 |
C.西方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D.资产阶级具备革命条件 |
8.
从1946年l月在重庆成立的旧政协到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成立的新政协,“政协会议都具有临时权力机构性质”。人民政协存在的依据由“组织法”变为“章程”,这是一个重大的、质的变化。这一性质和职能发生变化是在:
A.《共同纲领》失效后 |
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 |
C.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 |
D.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 |
9.
宋代南方种麦和北方种稻都已比较普通,曾有南方的农民被请到北方传授种稻经验,而南方种麦后广泛实行了冬麦、晚稻两熟制。这有利于
A.耕作技术的革命 | B.抑制土地兼并 |
C.农业产量的增加 | D.瓦解小农经济 |
10.
白居易在《秦中吟·重赋》中说:“厚地植桑麻,所用济生民。”这反映出
A.桑麻纺织对家庭收入的补充 | B.桑麻衣物较丝织服装更保暖 |
C.唐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
11.
晋代名著《南方草木状》中记载:“耶悉茗花、茉莉香,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这说明
A.魏晋时朝贡贸易非常发达 | B.西方产品大量输入中国 |
C.汉初开始对岭南进行行政管理 | D.晋代时中外交流已经出现 |
12.
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
14.
据学者统计,从1860年到1936年,小农家庭的手织布在棉布消费总量中从96.8%下降到38.8%,自给率从46.1%下降到28.7%。小农家庭棉花自给占棉花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9.4%降至10.9%。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中国的小农经济
A.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孤立状态 |
B.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 |
C.趋于破产并将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
D.与市场、商品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