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6月高考热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941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3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7-1775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亚契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三。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894年,工业生产方面,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1898年,美国领土面积大933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
1910年,殖民地面积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四。
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阐述标准化方法是科学管理的方法。
1914年,美国人亭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2.5%,美国占41.4%。
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性地位的货币。
1945年,联合国总部设立在组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部设立在华盛顿。
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1.7%,美国占56.4%。
——据廖学盛《世界历史士五讲》等整理
历史解释就是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合理地说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以此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释。
3.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7年1月,蔡元培到北大就任校长职。他提出办学应坚持的两条原则:一是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是不干涉主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
蔡元培聘请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新派”教员到北大执教,如陈独秀、李大钊、杨昌济、马寅初、胡适、马叙伦、李四光等。他们在介绍世界学术成果,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延聘新教员时,蔡元培只问有无学识,不问他是什么派别、资格、年龄乃至国籍。同时,也裁汰了一批不称职的本国教员和外籍教员。北大教师在政治上有不同主张的派别:共产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就职演说,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提倡让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独立去评判。他还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
——《述评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为改造北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办学思想所起的作用。(6分)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沙龙从黩武主义者到务实主义者的转变,最根本的原因是阿以和平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中东战争发生五次,流血冲突半个世纪,这是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没有的独特现象。巴勒斯坦人民的顽强斗争促使沙龙的思想发生变化,使他认识到巴勒斯坦人是打不服的,不让出侵占的土地,以色列是不可能得到安宁的。
2014年1月11日,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去世。下面为沙龙病逝后各方反应的汇总:英雄还是屠夫?
巴勒斯坦:极度高兴欢迎“残暴之人”死去
以色列:有争议的伟大斗士和领袖
媒体评述:
以色列国土报:矛盾沙龙——好的、坏的以及丑陋的
BBC中东编辑:地位重要却充满争议
卡塔尔半岛台:沙龙——和平的敌人
CNN:总是站在战争与政治前线的人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屠夫的故事结束了”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沙龙的态度为何会发生转变。
(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各方对沙龙的评价。

2.单选题(共8题)

5.
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一论述
A.指出了习惯法的弊端和缺陷
B.说明了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C.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
D.表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6.
1840年12月11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禀”文体。这表明
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溃
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7.
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当时美国
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
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8.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9.
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10.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A.明朝白银货币化始自于民间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D.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11.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A. 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 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
在历史上,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这深刻反映了
A.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B.不同时期的英国面临的发展需要不同
C.自由贸易的发展改变殖民掠夺的方式
D.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