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国家记忆
(2)选择其中一种记忆,论述它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集体记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既有被迫融入世界的屈辱记忆,又有找寻中国发展道路的革命记忆,还有追求国家富强的改革记忆。
(1)请列举能体现以上三种记忆的历史事件。(2)选择其中一种记忆,论述它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2.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
问题:
(1)在方框中依次填出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
(2)结合史实叙述二战后至今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

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
问题:
(1)在方框中依次填出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
(2)结合史实叙述二战后至今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
2.单选题- (共15题)
3.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此条文出自
A.《天津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6.
某校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以下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作用 B.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D.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作用 B.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D.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7.
该图是美国邮政总署在1942年7月7日发行的中美总统林肯、孙中山共处方寸之间左侧印有胜利标志“V”印的首日封。就其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来看,最珍贵的是它可以佐证当时美国


A.积极声援中国抗战 |
B.联合中国对付纳粹 |
C.最早否认伪满政府 |
D.对中国版图的看法 |
14.
“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英国首相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演说)话中的“两次光荣的和平”是指
A.《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 | 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 |
C.《四国条约》、《慕尼黑协定》 | D.《慕尼黑协定》、《大西洋宪章》 |
3.选择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