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90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者赵立行在《世界文明史稿》中指出:“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
请运用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单选题(共27题)

2.
在古希腊,盗窃神产和毁坏圣物罪,与叛国罪的惩处一样严重,都是死刑,且死后不能葬在雅典;渎神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是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而给予严厉的处罚,如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就因否认神祇的存在而遭驱逐。由此可见,古希腊
A.公民政治高度发达
B.宗教与政治紧密融合
C.城邦忽视个人自由
D.社会生活以神为中心
3.
有学者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还好,因为暴君只是他一人在做坏事,民主则有可能是全体人在做坏事。据此可知
A.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君主专制
B.雅典民主排除了“贤人”参与政治活动
C.雅典保证了男性公民都能成为管理者
D.直接民主有可能不利于雅典城邦发展
4.
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法律伸缩性减小
B.不再重视法律形式
C.罗马民法典已完善
D.罗马法观念的发展
5.
乌尔比安《论告示》第3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
A.适用对象不断扩大B.体现公正和公平
C.伴随征服不断调整D.强调程序和理性
6.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7.
美国立宪之初,最高法院办公点只是国会大厦的一处普通的空间。陌生人在国会大厦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个星期,恐怕也难以找到那“偏僻角落”。这体现出当时美国
A.司法从属立法
B.分权原则落空
C.司法权的弱势
D.司法保护缺失
8.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该法案
A.确立了民主共和制B.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规定国王由选举产生D.废除了君主所有权力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新党增多,老牌执政党地位不断下降。选民总数不稳定,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投票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
A.政府执政力受质疑B.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发展
C.政党政治遇到危机D.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10.
华盛顿曾形容当时的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华盛顿所说的“政府”是
A.独立战争胜利前的殖民机构B.制定联邦宪法前的邦联政府
C.1787年宪法之后的中央政府D.美国内战时南北对峙的政府
1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议会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12.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
A. 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 B. 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C. 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 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13.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衙门,开展外交活动B.开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C.设立资政院,筹建责任内阁D.倡导商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14.
1936年10月,***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此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
A.北伐战争B.长征C.建立抗日根据地D.工农武装割据
15.
某一时期赋予了中国民主革命新意:启蒙与救亡的统一;民主与科学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此“新意”开始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维新变法时期
16.
沈志华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了临时政府
A.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
B.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C.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D.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
17.
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18.
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建国初期
A.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B.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
D.立法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
19.
据媒体报道,江西省某市原人大代表熊某纠集多名同族兄弟称霸乡里,威胁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干扰基层组织选举。材料中“村霸”现象的存在
A.中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B.违背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C.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D.摧毁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
1972年2月,尼克松在访华前夕送交国会的报告中特别强调:“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对话不应以牺牲中华民国这个朋友为代价,应该保持我们的友谊、外交关系和防卫承诺。”这番话表明尼克松政府
A.准备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说服国会同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不打算放弃干涉中国内政D.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外交状况曲线图

下列选项中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C.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坚持非集团、不结盟基本原则
22.
读《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A. 美国经济陷入持续衰退之中
B. 西方国家经济滞涨同步发生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有变
D. 日本的经济发展优于欧共体
23.
1943年,好来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而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则成为了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一变化源于美苏
A.意识形态的分歧B.国际环境的变化
C.电影艺术的进步D.综合国力的消长
24.
《历史学家谈美国》一书中指出:(二战后)心怀感激的欧洲人谈到,这些美国人带来的(东西)使旧大陆感到了“希望与信心”,“恢复了勇气和重振起精力”。外来模式和自身模式之间的碰撞,推动了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繁荣。材料中的“外来模式”指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D.经互会
25.
《帝国的衰落》中说道: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华盛顿对外必须承担更为现实的义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美国已丧失世界大国地位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26.
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
A.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B.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
C.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D.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27.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28.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清廷此举
A.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B.促进了科举制完善
C.意在加强思想控制D.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