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山东省兖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895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1/5/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史学家曾统计英国19世纪的人口结构(①为农民,②为工人,③为中产阶级)。下列图表中符合史实的是
A.B.C.D.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于1937年9月参加了日中战争。日本宣扬这是为“建设王道乐土”“东
洋和平”的战争。当时,我不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战场上人类爱和平的使命感使我产生了疑惑,为此,我写了日记。……我含着眼泪在日记中记下了黄河大堤被炸后的悲惨情景……我在为日本军侵略的牺牲品而落泪,然而,自己又是侵略者中的一分子。我是忠于天皇敕谕“军人天职乃临战当敌,片刻不可忘记“武勇”二字的盲从兵……(战后)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涂炭生灵,……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我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过一直在与军国主义斗争。
——摘自《东史郎日记序》
材料二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他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他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史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日本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思想的认识。
(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该宣言的发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共5题)

3.
“国王不能犯错误”是英国中世纪以来的一条政治原则。根据1701年的“嗣位法”这条原则被解释为:国王的错误应该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解释
A.加强了国王的权力B.使追究国王责任有了法律根据
C.使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D.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4.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
《明实录》记载:“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明朝“命使出疆,周于四维,足履其境者三十六人,声闻于耳者三十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初海禁政策
A.只是禁止私人的海外贸易B.始终没有真正实施
C.禁止外国来华贸易D.易于拓展海外市场
6.
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A.准确客观地描绘物像B.注重光与色的明度差别
C.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D.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7.
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
B.“以仁入法”
C.“心即理也”
D.“致良知”

3.选择题(共3题)

8.

(2a4 -6a2+4a) ÷ 2a


9.(-12x3-4x2)÷(-4x2)等于{#blank#}1{#/blank#};

10.

(3a3b2+3 a2b3- 3 a2b2)÷3ab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