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893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同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星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富人阶层普通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面“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
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明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能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求。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从经济角度给出合理建议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对世界大国的向往有牢固的地理学及地缘政治学的根基。帕奇等地理学家以及瑙曼等政治学家强调,与奥匈帝国结盟对于德国而言至关重要...同时人们深信,只有通过发展海权,才能真正夺取世界权力。因此,威廉二世重申了他的信条: 德国的未来铺设“在水上”。
——《地缘政治学: 过去、现在和未来》
材料二   时任德国海军上将穆勒认为: 如果战争在奥地利一塞尔维亚冲突中爆发,政府必须让人民了解德国的利益所在:“不应该让人民对一场欧洲大战的爆发一味地猜测,......应该(让他们) 预先习惯于这样一场战争的思维模式。”
——《大战的起源》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对德国政治走向的具体作用。
(2)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战争在奥地利一一塞尔维亚冲突中爆发”的可能性。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世纪里,成功与失败共存,幸福与痛苦相伴,荣耀与耻辱同在。可以这样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有学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悖论之一:殖民主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悖论之二:水火相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悖论之三:科技进步——幸福与灾难的双刃剑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单选题(共8题)

4.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B.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C.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5.
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6.
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一名西班牙官员在写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密信中说道:“许多白银和银币都被运到马尼拉去交换中国的货物,虽然部分仍留在那里,但其余全部被中国商人运走”,这能反映当时
A.明政府已放松了海禁政策
B.中国对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C.中国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
D.明代存在着严重的“银荒“
7.
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剌、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人员劳法盛等人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型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8.
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
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B.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
C.荷兰以国内贸易为主,英国侧重海外贸易D.英国靠海盗抢掠起家,荷兰通过贸易获利
9.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 行政命令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此前泰国、韩国和加拿大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这反映的是
A.区域化合作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B.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范围财富分配
C.区域化合作是把双刃剑D.发达国家失信于发展中国家
10.
“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
A.启蒙思想家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
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
11.
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
A.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
C.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D.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