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改革和创新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且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并成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国家交税,甚至有人化‘公田’为‘私田’,国家的财税收入不足……公元前538年鲁国的郑子产提出了‘作丘赋’。内容为: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
——《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里根上台后采取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仍旧。1982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国进行军赋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近代的英国各有什么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执政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与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时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并成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国家交税,甚至有人化‘公田’为‘私田’,国家的财税收入不足……公元前538年鲁国的郑子产提出了‘作丘赋’。内容为: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
——《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里根上台后采取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仍旧。1982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国进行军赋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近代的英国各有什么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执政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与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时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饱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万增长至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城,城市管理也趋于制度化,但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制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泄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材料二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该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英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英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
材料一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万增长至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城,城市管理也趋于制度化,但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制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泄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材料二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该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英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英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3.
世界大国的兴衰更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崛起的原因和结局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留给后世的价值却是恒久的。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
序号 | 国家 | 崛起的主要因素 |
1 | 葡萄牙、西班牙 | 从陆地到海洋 |
2 | 荷兰 | 从渔夫到海上马车夫 |
3 | 英国 | 从国王到议会 |
4 | 法国 | 从人性到理性 |
5 | 美国 | 从邦联到联邦 |
6 | 德国 | 从兽性到人性 |
7 | 中国 | 从计划到市场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
3.单选题- (共18题)
4.
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指出: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凡是皇帝批复中的命令,在审理案件时的裁决,在诏令中的规定,当然都是法律,所有这些统称宪令。由于它们是普遍的,无疑地对于一切人都有约束力。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
A.法官按照皇帝的批复审理案件 |
B.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
C.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
D.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 |
5.
“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A.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 |
B.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
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成份 |
D.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
6.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民主是人们通过许多‘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是
A.妥协是实现民主的唯一途径 |
B.妥协对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性 |
C.坚持理性妥协才能实现民主 |
D.政治妥协比暴力革命更重要 |
7.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8.
关于某一军事行动,这是南京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第一次正面报道八路军抗日的消息,日本在这次军事行动中遭八路军偷袭,损失惨重的消息在日本军界、政界引起极大震动。……此战让国人好好地出了一口心里压抑已久的郁闷,让人们看到中国胜利的一线希望。这一军事行动是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9.
“那里的纪年方式混乱不堪:公元、民国、昭和、大同、康德。那里有很多人群共生共荣:本地的、逃荒去的、开垦去的、侵略去的、做梦去的。”文中的“那里”应该是
A.1898-1997年的中国香港 |
B.1895-1945年的中国台湾 |
C.1932-1945年的中国东北 |
D.1840—1911年的中国上海 |
10.
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1.
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结束了越南战争 |
B.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
12.
历史学家根据敦煌文书,考证出唐代敦煌县城内建有儒风坊、永宁坊、修文坊、定难坊、政教坊、钦贤坊、怀安坊、释教坊等。由此可推断,在唐代
A.长安城的坊市规划起源于敦煌地区 |
B.除了长安城,地方上的城市也实行坊市制 |
C.所有城市都依照坊市制规划和管理 |
D.长安城的坊市制对地方城市规划影响巨大 |
13.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
B.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
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
14.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交换手段扩大的结果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点已毫无疑义。”“交换手段扩大”导致了
A.贸易的中心发生转移 |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
C.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
D.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出现 |
15.
1812年美英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北美倾销商品,英国议会和政府则在一旁积极支持,布鲁厄姆勋爵在英国下院称:“为了把美国在战争期间产生的幼稚制造业扼杀在摇篮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损失也是值得的。”英国的做法主要倚仗
A.技术革新的推动力 |
B.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
C.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
D.海军力量的现代化 |
16.
下图是1892-1910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新增工厂的数量变化情况,该图说明


A.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减弱 |
B.洋务运动得到了深入发展 |
C.中国近代化阻力有所减弱 |
D.实业救国的理想初步实现 |
17.
晚清时期在工商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已远不是“三百六十行”所可形容。晚清民初中国的职业分化现象,其初兴虽近乎西方,然本土的市场、知识及制度因素却使不同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材料说明
A.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
B.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结构出现了严重分化 |
C.自由职业群体的兴起大大推动政治变革 |
D.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分工更趋于细化 |
18.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 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
19.
有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A.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所致 |
B.晚清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结果 |
C.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社会心理的推动 |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 |
20.
陈毅在回忆井冈山斗争时说:“农民是仇视地主豪绅的,官府是反动势力的代表,赣南山区虽不富裕,但是也有足够给养的经济能力,这些足够我们打游击了,我们的队伍会因此壮大起来。”其意在说明
A.地主和官府是革命的对象 |
B.足够的给养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
C.革命斗争要依靠农民阶级 |
D.“工农武装割据”是由国情决定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