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892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9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时间
重要史实
250万年
非洲的人属开始演化。出现最早的石器。
200万年
人类由非洲传播到欧亚大陆。
4.5万年
智人抵达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型动物绝种。
1.6万年
智人抵达美洲。美洲型动物绝种。
1.2万年
农业革命。驯化动植物。出现永久聚落。
2500年
印度佛教:普世的真理(让所有人类解脱痛苦)
2000年
中国汉帝国。地中海罗马帝国。基督教。
1400年
伊斯兰教。
500年
科学革命。欧洲人开始征服美洲和各大洋。整个地球形成单一历史场域。资本主义兴起。
200年
工业革命。家庭和社群被国家和市场取代。动植物大规模绝种。
现在
人类脱离了地球的疆域。核武器威胁人类的生存。生物开始越来越由智慧设计形塑,而非自然选择。
 
——据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

材料二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设立了铨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升迁和调转等事务,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负责制定政策,随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高级官吏。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官吏。同时,这些法令法规又将文官职位分为四个等级:即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

——摘引自吴雪娟《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指出中英两国文官制度改革(建立)的相似之处及意义。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30年代,原子物理的研究表明:1克铀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吨煤燃烧释放的能量,其爆炸力更是巨大无比。原子能的秘密刚刚被人们所认识,德国法西斯便开始制定计划,秘密研制核式器。在这关乎人类命运的紧要时刻,1939年8月,爱因斯坦致函美国总統罗斯福,促请进行原子弹的研究,以便赶在纳粹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罗斯福采纳了该建议,并拨款20亿美元作为研究原子弹的经费。由于整个工作的领导机构设在纽约的曼哈顿,故取名“曼哈顿计划”。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所需人力、物力是今人难以想象的。仅为制造分离同位素铀的装置的电磁线圈,所动用的美国国库的白银和银币就达到1.4万吨。经过近6年的努力,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同时制造出的两颗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分别于8月6日和9日投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选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曼哈顿计划”付诸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曼哈顿计划”。
5.
材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不久,包拯改任监察御史。他提出建议:“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锢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阁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
(1)根据材料,概括包拯在监察御史任内提出的建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流芳千古的原因。

3.单选题(共5题)

6.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即使是奴隶,也不是活着的工具。这种理念被罗马人化为了行动和制度。罗马法假设“自然”规定了某些必须遵守的规范,法的成律是让人活着而有尊严,而不是损害他人。材料表明
A.亚里士多德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B.古罗马是依法治国的国家
C.罗马法延续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D.罗马法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7.
以下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
时期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前半期
17世纪后半期
18世纪前半期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前半期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
75.11
46.44
31.07
31.78
27.37
15.92
12.30
 
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
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D.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8.
据20世纪初我国海关统计: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
D.民国政府鼓励大量出口
9.
1986年,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中国不能从先进工业国为保持就业水平而采取的凯恩斯主义的管理手法上学到什么东西,更不能学习某些不发达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名义上的增长而实际上却是通货膨胀,而中国倒是可以从某些保守主义信条中获益。该文旨在
A.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果
B.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已经失效
C.说明中国经济模式比其他国家先进
D.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10.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家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是建制之“王”。其主要用意在于
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
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
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