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890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下列,回答问题。.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指出,各种内外因素对近代中国大变革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复杂的网络运动。如示意图

请从现代化、革命化、边缘化、衰败化四种趋势中任选一种,根据示意图,结合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相关史实,对其内涵、原因。相关事件加以分析说明。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江桥,全称为嫩江哈拉尔葛桥,是从吉林通往齐齐哈尔的咽喉,日军欲占黑龙江,必先夺取此桥。1931年10月13日,在日军支持下,伪军1.7万人入侵黑龙江省抵达江桥附近,遭到黑龙江省守军徐宝珍卫队团的坚决阻击。10月20日,马占山正式宣布就任黑龙江省主席,随后发表《抵抗宣言》,明确表示:“当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卧薪尝胆,誓救危亡……尔后凡侵入我江省境者,誓必决一死战。”在马占山领导江桥抗战过程中,全国人民乃至海外华侨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江桥抗战共持续38天,马占山率领军士击毙伤敌万余人,江桥守军也付出巨大牺牲的代价。
——摘编自李蓉《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试析江桥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占山发表《抵抗宣言》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桥抗战的历史意义。

2.单选题(共5题)

3.
1944年日本天皇裕仁的弟弟三笠宫崇仁在其书中写道:“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现在的日本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还成什么事体!”“回顾以前高喊‘圣战’‘正义’云云,叫喊的声音越高,事实越近于相反”。从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主要是
A.日本反战力量强大
B.中华民族意识增强
C.战争引发人性反思
D.抗战提高中国威望
4.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5.
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主义经济政策为取向。《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 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C. 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
D. 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
6.
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B.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C.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D.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7.
“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