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工业革命改变了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贾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本次博览会历时五个多月,吸刭了超过六百万游客参观。当时伦敦的人口达2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
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摘编白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同答问题: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的政治、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T业革命有哪些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贾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本次博览会历时五个多月,吸刭了超过六百万游客参观。当时伦敦的人口达2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
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摘编白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同答问题: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的政治、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T业革命有哪些的积极作用?
2.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材料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交通工具?推动其出现的直接发明是?
(3)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材料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交通工具?推动其出现的直接发明是?
(3)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3.
下表中英国棉纱售价的变化反映出
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
1786年 | 1790年 | 1800年 | 1807年 | 1830年 |
38 | 30 | 9.5 | 6.75 | 3 |
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
A.经济危机发生导致产品滞销 |
B.国内市场饱和激化供求矛盾 |
C.工业革命使生产成本降低 |
D.政府加强调控降低商品价格 |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6题)
5.
下表为1820—191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国别 年份 | 1820 | 1875 | 1913 |
英国 | 45—55 | 0 | 0 |
美国 | 34—45 | 40—50 | 33 |
A.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 | B.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美国 |
C.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 | D.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
6.
“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A.文化传统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
B.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C.制度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
7.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其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他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
C.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
D.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
8.
下面是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的著名作家及其国籍、生活年代和代表作列表。
以上作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姓名 | 生活年代 | 国籍 | 代表作 |
华盛顿?欧文 | 1783﹣1859年 | 美国 | 《皮袜子故事集》 |
茹科夫斯基 | 1783﹣1852年 | 俄国 | 《俄国军营的歌手》 |
裴多菲 | 1798﹣1855年 | 匈牙利 | 《民族之歌》和《自由与爱情》 |
阿尔弗来?德?维尼 | 1797﹣1863年 | 法国 | 《古今诗集》和《命运集》 |
以上作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 |
B.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
C.工业革命向欧美迅速扩展 |
D.启蒙思想家普遍感到失望 |
9.
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到1851年,英国就业女工人数大增,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
C.技术发展进步,妇女思想解放 |
D.社会分工细化,妇女角色转变 |
10.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
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
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
11.
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当时的伦教就有150名张贴工,他们每周要贴大约九万张海报.在法国.巴黎的街道与墙壁几乎成了海报艺术的画廊,各式各样的商品广告在填补城市的每个空白处,从戏剧.歌舞表演到自行车.香水.烟草以及饼干.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张贴费”。这说明
A.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
B.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 |
C.政府限制和干预新兴行业发展的现象开始出现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广告业的无序发展,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
12.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淮,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 )
A.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
B.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C.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
D.生产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
13.
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
14.
“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推动移风易俗 | B.工厂苛待女工性别歧视严重 |
C.工业发展革除了缠足陋习 | D.近代纺织业得到了普遍发展 |
15.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16.
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1861—1873 | 3.3(1851—1873年) | 5.0 | — | 3.8 |
1874—1890 | 1.7 | 5.2 | 12.1(1870—1890年) | 3.5 |
1891—1900 | 1.6 | 3.5 | 2.6 | 4.8 |
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
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
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 |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17.
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
B.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廉 |
C.经济危机的爆发 |
D.重商主义的推行 |
18.
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
B.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