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8509

试卷类型:竞赛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

1.单选题(共20题)

1.
一位美国学者在研究了罗马法后不得不承认:“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为5千万,但现在至少有8亿7千万人生活在由罗马法所造就体系之下。”这表明罗马法
A.适用范围很广
B.内容异常庞杂
C.影响范围很广
D.实行于全世界
2.
古代罗马法规定:“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调节个人财产关系
C.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D.提高公民政治地位
3.
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机构是
A.三级会议
B.制宪会议
C.立法议会
D.国民议会
4.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间,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表明麦迪逊主张( )
A.实行君主立宪制,让“天使”来行使政权
B.实行邦联制,削弱中央政府权力
C.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废除奴隶制,实现南北统一
5.
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下列地区按被占领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华北
②东北
③华南
④台湾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6.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该诗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7.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可能是对哪一作品的评述?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
D.《新青年》杂志
8.
林则徐后裔、著名外交家凌青晚年赋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虎门销烟
②《南京条约》签订
③武昌起义
④香港回归
⑤改革开放经济腾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9.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中国社会全面落后
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10.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11.
《解放日报》1945年9月5日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A.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成立
D.国共重庆谈判,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12.
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这主要是因为巴黎公社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经验
B.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13.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⑤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③⑤②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②①⑤③④
14.
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一直坚持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为国际社会所倡导
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之一
③“一边倒”政策提出后,不利发展对外关系
④它可以为国内改革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旧中国与列强签订的条约都不予以承认。***把它概括为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16.
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亚非国家间(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D.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
17.
2011年10月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8.
下列有关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始至终只援助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B.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亚洲的日本也是马歇尔计划的受益国
D.提出时的援助对象不适用于东欧国家
19.
***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20.
下列关于美苏“冷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美国霸权政策的需要
B.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为对象
C.主要手段具有多样性特点
D.其影响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2.选择题(共3题)

21.一束光线从点P(0,1)出发,射到x轴上一点A,经x轴反射,反射光线过点Q(2,3),求点A的坐标.
22.在等差数列{an}中,a15+a16+a17=﹣45,a9=﹣36,Sn为其前n项和.
23.在等差数列{an}中,a15+a16+a17=﹣45,a9=﹣36,Sn为其前n项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